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www.fpxsx.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1848大清烧炭工》最新章节。

“不愁卖?洋人难不成还能拿茶叶当饭吃不成?”彭毅不是很理解,就目前已经入库的一千八百担通山茶叶,足够武汉三镇的所有人喝上一个多月了。

“不能当饭吃,可以当水喝。”彭刚笑道,“放开手脚去收,安徽,浙江战乱,洋人在江南收不到足够的茶叶,各大洋行有很大的茶叶缺口,咱们正好借此机会填补这部分空缺。多收些红茶,英吉利佬最喜红茶。”

五口开埠之后,茶叶出口量从1843年十六万两千担猛增至1850年的九十万石,翻了足足五六倍。

就彭刚手里头的这些茶叶,单单是伦敦一个城市就能吃得下。

这次英、法、美三国都有洋行代表随行到武昌考察,商讨合作事宜,销路是他最无需担心的事情。

开埠的五个口岸中,西方各国洋行深耕的上海口岸,茶叶多来自邻近的安徽、浙江地区。

目前太平军还没有进入浙江,浙江的茶叶或许尚能供给各大洋行。

但安徽的沿江城市全部为太平军所占据,茶道近乎断绝,能流入上海的茶叶数量肯定是大不如前。

至于建立闽茶的采购渠道,就近在福州口岸收购茶叶。

历史上西方洋行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只是现在,且不说成熟稳定的茶叶供应渠道不是一两年内能搭建起来的。

更何况首个决定倾注资源深耕福州口岸,建立闽茶采购渠道的旗昌洋行合伙人金能亨,已经和彭刚搭上了线。

眼下正是直接将湖北及周边地区的茶叶打入西方市场的良机。

“我明白了。”彭毅点点头,看着彭刚问道。

“三哥可还有其他的事情要交代?”

“瓷器我打算以拍卖的形式高价卖给那些洋人。”彭刚嘱咐彭毅道。

“上回我到汉口视察,记得汉口有不少古玩行,寻个懂瓷器的古玩行掌柜来鉴别瓷器定价,主持这场拍卖会。”

“我这便去。”彭毅应承了一声,牵着他的细犬离开了北王府。

彭毅骑马牵犬,先是来到了圣库,交代手底下人出去多收些茶叶,有多少收多少,旋即乘船来到了汉口。

汉口税务局局长陈兴旺闻知彭毅来到了汉口,以为彭毅是奉彭刚之命来汉口视察的,赶忙出门相迎。

“不知国宗驾临,有失远迎,恕罪。”陈兴旺亲自用袖子拂了拂椅子,请彭毅落座。

“殿下要办个拍卖会把瓷器的价钱抬上去卖给洋人,让我到汉口寻个懂瓷,口齿伶俐的古玩行掌柜主持这场牌面会。”彭毅撩袍落座,径直说明了来意。

“陈局长,这事你可能办得来?”

“殿下和国宗交代的事情,不能办也得办,能办的更要办得妥妥帖。”陈兴旺拍着胸脯向彭毅保证道。

彭毅失笑揶揄道:“以往在碧滩汛的时候,不曾见陈局长嘴巴这么甜。”

“此一时彼一时,陈某能有今日,多赖国宗栽培提拔,国宗于陈某有再造之恩。”陈兴旺低头说道。

这句话陈兴旺倒不是在拍彭毅的马屁,就任汉口税务局局长之前,陈兴旺就一直在彭毅主管的圣库为彭毅效力。

能当上汉口税务局局长,负责内地最大商埠的税收,也有赖彭毅的推荐。

“无关紧要的话不必多说,好生办差。”彭毅嘱咐道。

“洋人不日抵达武昌,难保洋人心血来潮,想来汉口看看,把你的人,以及汉口好好拾掇拾掇,莫要让洋人轻看了咱们。另外,告诉在汉**动的茶行、茶帮,告诉他们,他们的茶叶我们北殿全要了。

不仅他们手里的茶叶我们要,往后的茶叶,我们北殿也全要了,让他们出去收茶,他们能收多少,我北殿按汉口的市价照单全收。”

太平天国壬子元年(1852年)四月初三。

这一天对于武汉三镇的百姓而言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日子。

当地的百姓们一如往常地过着他们的日子,农夫忙着拾掇他们的刚刚分到的几亩地,渔夫打鱼,船夫摇船摆渡,纤夫喊着嘹亮的号子拉着纤,力夫如蚂蚁一般搬运货物,贩夫货郎于街市间叫卖吆喝。

正是在这么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日子,一种低沉、怪异、绝不属于这长江之上任何已知声响的噪音,自下游方向隐隐传来。

起初,人们并未在意,只当是秋风掠过江面,或是远处山峦的闷雷,甚至觉得是自己幻听。

但那奇怪的声音持续不断,并且越来越响。

此声沉重、规律,仿佛是某种巨大无比的怪兽粗重的喘息声,又像是无数面巨大的战鼓在同时被擂动发出的声响。

“听!甚声响?”

最先察觉到异样的是长江上的渔夫,渔夫们抬起头,循声朝声响发出处望去,混浊的眼睛里充满疑惑。

九艘(六艘蒸汽明轮船,三艘载煤的无动力驳船)长江上的渔夫、船夫们见所未见的怪船被数十艘悬挂北殿水师蓝旗的大小船只围拢在中央,只展帆,不用桨撸,劈浪斩波,逆流而上,驶向上游。

随着这支奇怪的船队距离武汉三镇越来越近,汉口、武昌、乃至汉阳码头上的人们渐渐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侧耳倾听这从未听过的声响。

蒸汽轰鸣声穿透江面的雾气,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威压。

突然,有眼尖的孩童指向下游江面,发出一声变了调的惊呼:“烟!江上有烟!好大的黑烟!”

越来越多的人目光被吸引过去。

只见下游水天相接之处,数柱浓重如墨的黑烟冲天而起,仿佛一支巨大的污秽毛笔,正在湛蓝的天幕上肆意涂抹。

翻滚的黑烟之下,几艘前所未见的巨大船只,正以一种违背常理、快得惊人的速度,逆着江水,劈波斩浪而来!

“我的娘诶……那是……那是啥子怪物?!”

“快看江上!那是什么怪物?浑身冒黑烟!”

“这是船么?”

“老天爷!这么大的船,不用纤夫拉纤,竟也能逆流跑得如此之快?咄咄怪事也!”

“瞧那大轮子!比十盘磨盘加起来还大!能翻江倒海,这得有多大劲!”

“我要是有这么大,会自己动的磨盘一天得能碾磨多少米豆啊?”

伴着阵阵惊呼炸响,长江两岸的武汉三镇江岸陷入了阵阵骚动之中。

或是惊恐万状,或是好奇的武汉三镇百姓涌向江边,挤在堤岸码头上,争相目睹这骇人的景象。

孩童被吓哭,妇人掩口惊呼,连连后退,议论声、惊叹声、猜测声、甚至孩童的哭闹声混杂在一处。

堤岸上的场面十分混乱,若非码头上有北殿士兵竭力维持秩序,恐怕早有胆大的想划小船凑近去看个究竟了。

那怪物越来越近,其形貌也愈发清晰。

随着几声沉闷、悠长、仿佛洪荒巨兽嘶吼的汽笛声,毫无征兆地撕裂长江上空惯有的风声、水声、号子声。

六艘蒸汽明轮船拖曳着三艘载有燃煤的驳船渐次靠岸。

这六艘蒸汽明轮船拍排水量都在三百吨以上,尤其是为首悬挂白船旗的百合花号,排水量逾六百吨,要比其他周遭的其他蒸汽明轮船大上一圈。

这些蒸汽明轮船船身巍峨如山,远胜武昌百姓过往见过的任何官船或漕运巨舶,令他们大开眼界。

最令人骇异的是,船体两侧巨大无比、疯狂转动、极为有劲的水轮(明轮),居然能激扬起如山般的白色浪花。

彭刚于临江的汉阳门城楼负手而立,面如止水地凝望着已经靠岸的蒸汽明轮船。

比之武汉三镇百姓的惊骇,彭刚更多的是对这种过渡阶段的混动船只感到好奇。

眼前的这些蒸汽明轮船看着光鲜唬人,其实缺点也很多,被更先进的暗轮船,即靠藏在船体水线下的螺旋桨推进的船只取代,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任何新技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早期的蒸汽机效率很低,非常耗煤,故障率也比较高。

19世纪中叶是蒸汽明轮船,尤其是远洋航行的蒸汽明轮船,几乎全都是蒸汽机加风帆动力组合的混合动力方案。

只有在风力聊胜于无,有稳定燃料补给站、维修站的内河航道,才会摒弃风帆,使用蒸汽动力进行航行。

彭刚的目光聚焦于悬挂白船旗的英舰百合花号上,这艘英舰和彭刚在后世在照片中看到的**战争中的明星英舰复仇女神号很像。

彭刚身侧的左宗棠则望着压迫感十足的蒸汽明轮船喃喃自语道:“彼之机巧,已至于斯乎?这便是林公口中的船坚炮利吧。”

后面的话,左宗棠不敢再说下去,只剩下无尽的危机感与惶恐。

虽说左宗棠曾在湘江夜话时听林则徐跟他讲述过洋人的火轮船,魏源的“洞夷”之书《海国图志·火轮船说》中也图文并茂地简要描述介绍过火轮船。

但言语文字的描述与亲眼所见带来的震撼相比,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一个是需要靠自己脑补想象的文字,一个则是真真切切地就呈现在自己面前。

汉阳门城楼上的左宗棠,甚至已经能够隐约闻到刺鼻呛人的煤烟味。

(本章完)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1848大清烧炭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