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把毒瘤剔出来(1 / 1)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靖康耻?朕还在哪来的靖康耻?》最新章节。
他们不带诏敕,不带腰牌,身上只有一串数珠与一本薄簿。簿上头条写着一句话:看账先看边,问人先问闲。
天下大庙皆有规矩,规矩之外才有故事。故事藏在灰里、角里、边上。人群逐渐散开,线头从城门到乡镇,从佛殿到田埂,悄无声息地延伸出去。
三教司的案牍依旧按日流转,衙门门口的旗子一动不动。谁也不知道,一张看不见的网,已经下了水。
禅房的门被风推了一指宽,残灯在壁上抖了一下。宋子玉的背影消失在廊尽头,脚步声被松针吞没。
慈济吩咐侍者去关门,又唤人把茶续上,随后让人把普智叫来。
普智是他座下得意门生,年纪不大,眼神明亮,做事向来利落。他进门合十行礼,抬眼看了看师父的神色,心里便有几分揣测。今日师父与三教司官员密谈许久,这在寺里不是小事。
普智低声问:“师父召我,莫非与方才那位大人有关?”
慈济点头,示意他坐。半盏茶过喉,语气平缓下来:“宋大人已去,话得落到人手上。我先把来龙去脉与你说清。”
他把与宋子玉的约定、暗号、三拨人的分工,一条一条说得清楚。普智越听越惊,忍不住问:“师父竟如此积极帮三教司做这件事?佛门清静,何必卷到这层风里?”
慈济看着他,沉默片刻,似要把许多话压成最短的一段。他开口时声音不高,却字句落地:“这是无奈之举。”
普智怔住。
慈济放下茶盏,指尖轻轻摩挲盏沿:“这些年各大寺庙圈地,田契像雪片一般收进来,净田越堆越厚。养的所谓护院,刀棍练得比念珠熟。与地方官府勾连,你帮我免税,我替你藏银,出家人的名头,却干着吏胥都不敢明着做的事。再这样下去,终有一日要出祸。”
他抬眼:“我不想再看一场灭佛。”
普智一震,下意识点头。他读过史,知道会昌那年那场风,卷得多猛。寺毁人散,度牒作废,法器熔成钱,连老僧都被押去砌城砖。那一页页旧纸,沾着灰与血,翻到手心里都是凉的。
慈济继续道:“你以为朝廷不知道吗?知道,只是还没到非动手不可的程度。如今三教司来敲门,语气还算和缓,是想先把账路看清,试水。”
“若我们装聋作哑,让那条水发臭,再等天子动怒,那就不是查几本账、换几个管库的事了。那会是连根拔。你我身在佛门,若明知此路有坑还要领着众人往里走,便是失职。”
普智抿紧嘴,还是不解:“可我们帮朝廷摸底,旁人会说大报恩寺出卖同门。将来各寺必然防我们,甚至怨我们。”
慈济笑了笑,笑意冷了一寸:“你在外面行脚两年,看过多少庙,心里没本账吗?真守清规的,我们自然护他;靠经卷骗人、靠香火横财的,我们不护。佛门不是他们的遮羞布。等到天子震怒,一刀劈下来,不分良莠,你以为他们会记得我们今天的情分?不会。只有先把毒瘤剔出来,佛身才保得住。”
他顿了顿:“大报恩寺是大宋最有名望的寺之一,这个位置是福也是债。福在香火,债在担当。该我们扛的时候不扛,将来没资格与朝廷谈界线。”
普智点头,却还是问到底:“师父既说担当,这担当落到我们手上,具体怎么做,才算不失佛门本意?”
慈济把早前的安排再压实一层:“三拨人,三套口径,三条线。第一拨做香客,看库房,看香油,看纸笔布匹的来去。第二拨走僧侣名目,讲经的讲经,论义的论义,但眼睛要在门禁和出入簿上。第三拨混在商旅里,买纸买油,问田契与地界。
“见了账,先看边角,再看中缝,别一头扎进总账。见了人,先问闲话,再问正事,别像衙门差役一样开口要账簿。记在簿上,只写线头,不写结论。每旬交一次,交到暗点,由我统一过目,再递三教司。”
他看着普智:“你带第二拨。”
普智一愣,随即应下,又皱眉:“若见到同袍行过界之事,究竟是劝,还是记?一时不好拿捏。”
慈济摇头:“不劝。你不是去做师长,是去做眼睛。劝不住就结仇,劝得住他改账,咱们反看不见真形。你只记,记清楚路径、时辰、人数、去处。劝与罚,是后面的事。”
“记得再深一层,我们此行不是替朝廷敛钱,而是替佛门保命。所以三条戒律,你带在身上:不伤无辜,不取一钱,不逼小庙。刀子只落在真作恶的人身上。”
他抬手,像把一个看不见的秤放在桌上:“我们要给朝廷的,是一张清楚的路单:钱从哪来,走到哪去,谁在中间抬手。路单清楚,刀子才不会乱落。那位天子也好,三教司也好,做事如今都讲一个先看结构再看人。我们顺着这个思路给答案,才能引着他们在该切的地方切。”
普智沉吟。他知道师父说得对,也知道这事有多难。佛门里套路多,账法多,藏账的法子更是五花八门。
大殿梁里掏空的,佛像底座藏盒的,塔基里埋瓷罐的,账房先生随身带个小木匣,里头记的是另外一套人情账。
”他以前也在外寺撞见过,曾见某郡一座大庙名义上设义仓,实则把田租半截分给本寺执事,余下的一半再以功德为名做往来,村里人没得说理。也见过护院借驱盗之名,在渡口收钱收得比官税还狠。
他抬头,眼里带出几分锋利:“师父,若真查到这类事,后头起刀,肯定要得罪人。我们背得住吗?”
慈济把茶盏推远了一指,像把杂念也推开:“背得住。你要记住,今日我们不是借朝廷的刀去开自己的路,而是借自己的眼,帮朝廷不乱下刀。
“你担心的其实是报复。报复不会没有,所以前面说了,只交线头,不交结论,也不直接露人名。等三教司按到门上,那时证据由他们拿,我们只是做过客的香客,讲经的僧。”
“别人想恨,也找不到准头。再者,我们护得住该护的人,旁人也会看到。世上不是只有恶记账,善也能记账。”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靖康耻?朕还在哪来的靖康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