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万历修起居注》最新章节。
十二月二十日,天气越来越冷,年味越来越浓。
随着开海引银令的颁布,民间银贵钱**、以钱换银的不正之风彻底被缓解。
那些损失惨重的黑心商人根本不敢抱怨,但凡诋毁开海引银令一句,便会被锦衣卫找上训斥一番。
与此同时。
在不知情下被换走口袋存银的乡里百姓成为了幸运者,多得之钱,足以让他们在过年时多扯两尺布,多割两斤肉。
因明年便是三年大考,今年年底汇聚于京师的学子尤多。
京师内,繁华一片,甚是热闹。
往年这个时候,京师的官员们大多已开始置办年货过年。
但今年却完全不一样。
开海引银令一出,需要多个衙门协同做准备工作,如率先开放哪些港口,率先针对哪些国家出口哪些商品,如何制定海上贸易条例,海军船队如何筹建等。
各个衙门都忙得不可开交,以便明年年初许多计划都能直接执行。
六部之中,最忙碌的不一定是户部,但最焦虑的一定是户部。
再有十日,便是全国丈田两年之期的截止日。
虽然朝廷已派出精武卫,但到底能不能如期完成丈田任务,还是个未知数。
……
户部衙门,后堂。
一面白色墙壁上,悬挂着一块块木牌。
每块木牌上都撰写着行省名与丈田的耕田增额,如:河南承宣布政司,64324顷。
凡悬挂于上者,皆代表已完成丈田任务。
比如河南,已确定丈田之后田亩增额为64324顷(以隆庆五年鱼鳞册数据为原有额度)。
而今,还差山东承宣布政司、陕西承宣布政司、甘肃承宣布政司、南直隶、云南承宣布政司五地的耕田增额未曾统计出来。
而在这些木牌的中间,悬挂着一块约是其他木牌五倍大小的空白大木牌。
待户部将大明两京十三省所有耕田增额的总数统计出来,在明年元日到来之前撰写于大木牌之上,就算如期完成丈田任务。
殷正茂已从内阁搬到到户部,目的就是第一时间,将耕田增额的总量汇禀上去。
此刻。
小万历很焦急,张居正很焦急,户部所有官员都非常着急。
但也只能干着急。
人事已尽,只有听天命。
或许有精武卫还在忙碌地清丈与统计,或许统计出的耕田增额奏疏已经在某条官道上飞奔。
……
十二月二十五日,清晨。
北直隶,保定府,尧东商行的一处分行中。
上百名员工排成长队,脸上皆是笑容,而周边围观的百姓也甚多,且一脸羡慕。
今日,乃是这一处尧东商行分行员工领取月钱与奖赏之日。
院落中为他们发放月钱与奖赏的乃是尧东商行的东家,沈尧山与顾东行。
因前段时间银钱兑换之事,此尧东商行分行表现卓越,无一名员工参与以钱换银之行为,沈尧山与顾东行特地赶来奖赏他们。
依照尧东商行的行规,所有伙计在行内做事六个月以上,年底腊月都将发放两个月的月钱,多发的一个月月钱,又叫做年钱,以备过年所用。
此外,因这些员工表现优秀。
又赏赐一人两丈布、五斤肉,外加十斤干果。
对家境殷实的地主士绅而言,这点奖赏或许很一般,但尧东商行的员工,多为做苦力者。
在他们未曾来到尧东商行前,一年都难以为媳妇、孩子换上一件新衣服,让家人吃上一口猪油,但进入尧东商行后,日子愈来愈好,渐渐都有了储蓄,甚至有人已从村里搬到了县城。
在北方的县乡村里,但凡未成亲的尧东商行伙计,都是香饽饽,十里八乡的清白人家都愿将女儿嫁给尧东商行的伙计。
毫无疑问,尧东商行已是对员工最好的商行。
这两年,尧东商行也被许多黑心商人所恶,他们想方设法找尧东商行的问题,甚至不惜污蔑。
他们本以为尧东商行的靠山是沈念。
后来在锦衣卫屡次帮助尧东商行解围后,诸多商人才知尧东商行的靠山是朝廷,是当今的皇帝。
近半年来,尧东商行发展得顺风顺水,俨然已将黄河以北的商贸彻底盘活起来,将一些农产品、工艺制作品等全都卖入了大城市。
……
近午时。
沈尧山与顾东易为员工们发完奖赏后,坐在一间茶室内休息起来。
沈尧山看向顾东易,道:“顾兄,我已拟好了尧东商行归公文书,待年后,便交给陛下!”
顾东易点了点头。
“咱们明年再忙碌一年,便回钱塘养老,该是放手的时候了!”
沈尧山和顾东易起初萌发兴盛北方商贸的念头时,只是为了能帮沈念在仕途上走得更远一些。
二人没想到竟做得这么大。
如今,在小万历的庇护下,地方州府对他们的生意买卖处处开绿灯,尧东商行的经营模式已然成形,待朝廷施行一条鞭法后,百姓将更自由,商贸也会更加兴盛。
二人觉得,该是将尧东商行交给朝廷的时候了。
二人商议一番后,决定将尧东商行送给朝廷,让朝廷管理,各个尧东商行分行都将有地方官员参与与监督,但经营模式,以及员工的福利待遇还是如他们所定那样。
如此,凭借尧东商行对商品的流转能力,朝廷让尧东商行卖什么,就能卖什么。
二人明年准备以幕后谋士的身份与朝廷官员进行交接,除却商行所有人应得之钱财外,其余盈利全部交给朝廷处理,然后回家养老。
二人有这个想法。
一方面是因尧东商行如今过于庞大,已足以影响数省之商贸流动。
另一方面是沈念如今已是三品堂官,再朝前一步就能入阁,他们若掌管如此巨大的商贸体系,容易为沈念引来麻烦,他们不愿沈念成为第二个张四维。
……
转眼间,到了十二月二十九日。
明日便是除夕。
还剩甘肃承宣布政司和云南承宣布政司的耕田增额未曾呈递上来。
午后,户部尚书厅。
殷正茂端坐于中间,刘斯洁与沈念坐于两侧。
殷正茂缓了缓,说道:“老夫已做好了两手准备,待明日太阳落山,若这两个行省有任一个行省的丈田文书未曾送来,老夫便呈递请罪请辞奏疏。”
“你们两个不用署名,老夫是户部尚书,全国丈田未如期完成,老夫乃是主罪,你们即使请罪,也要在老夫之后!”说罢,殷正茂将请罪请辞的奏疏放到了一旁。
全国丈田,两年为期,虽是张居正定下的,但却是殷正茂这个户部尚书负责执行的。
不能如期完成,就是丢了朝廷的脸面,破坏了新政的劲头,自然需要有人背锅。
殷正茂想将这个锅背在自己身上。
刘斯洁与沈念互视一眼,没有说话,二人清楚殷正茂的脾气,他认定的事情,谁也无法让他妥协。
紧接着。
殷正茂坐直身子,挺起胸膛,接着道:“若是能如期完成丈田任务,那咱们户部在明年一年都能横着走。”
“老夫的安排是,待增田总额统计出来,老夫立即前往内阁与陛下面前汇禀,峨山(刘斯洁的表字),子珩,你们两个,带着咱们户部的官员胥吏,拿着墙上的牌子,全部在大明门集结,然后排成一队,将各行省的增田额度全都喊出来,从大明门行到承天门,然后过端门,经过社稷坛与太庙,过午门,将这些牌子呈递陛下,如此喜庆的事情,自然是越热闹越好!”
听到此安排,刘斯洁与沈念都忍不住笑了。
若丈田如期完成,确实值得如此高调宣扬一番。
殷正茂前往禁中汇禀,让刘斯洁、沈念等一众户部官吏出风头,将一个好上官的谦虚模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相信,我们明日一定能挺着胸膛从大明门走到午门!”沈念笑着说道。
顿时,殷正茂与刘斯洁都笑了。
……
万历七年的最后一日,近午时。
户部衙门,后堂。
殷正茂、刘斯洁、沈念三人来回踱步,茶水都喝了三壶,仍不见有任何信息传来。
不远处,数名计吏已做好准备。
待甘肃承宣布政司和云南承宣布政司的丈田文书呈递过来,他们在半个时辰内,便能核对完毕,并统计出增田总额。
与此同时,户部各厅各司的其他官员也都心情忐忑。
他们都穿好了官服,做好了从大明门走到午门的准备。
此举,必然能载入史册。
可惜,迟迟都不见甘肃承宣布政司和云南承宣布政司的丈田文书呈递过来。
而此刻。
文华殿内的小万历,内阁值房的张居正、申时行,以及各个衙门的官员也都关心着户部的动静。
全国丈田若能如期完成,将会使得全朝官员士气大增,将会让所有人都过个好年,将会使得明年的一条鞭法施行更加顺畅。
一旦迟缓,即使推迟到明日,给人的感觉都完全不一样。
……
眨眼间,到了午时,殷正茂变得愈加焦躁起来。
“怎么……怎么……甘肃与云南还无动静,这两个地方的官员是干什么吃的!负责这两地的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都是谁,老夫要骂他们一顿!”
就在这时,三名胥吏快步走了过来,手里都提着食盒。
“殷阁老、刘左堂、沈右堂,该吃……吃午饭了!”三人知晓殷正茂三人不可能前往官厨吃饭,故而直接将饭菜带到了后堂。
“你们吃,老夫没胃口!”殷正茂撇嘴道。
沈念朝着三人摆了摆手,道:“先放下去吧!”
此刻的三人连坐都坐不住,更不要提吃饭了。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道急促的脚步声,然后一名胥吏快步奔进后堂,手里举着一份文书,高声道:“甘肃承宣布政司丈田文书到!”
“快……快……快……拿过来!”殷正茂说道。
不远处负责统计的计吏连忙接过文书,开始核对汇算起来。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来一道急促的脚步声。
“云南承宣布政司丈田文书到!”这名胥吏的声音特别高。
听到此话,沈念兴奋地说道:“咱们……咱们如期完成丈田任务了!咱们如期完成丈田任务了!”
沈念回头的那一刻,发现殷正茂与刘斯洁站在原地老泪纵横。
“殷阁老、刘左堂,咱们如期完成丈田任务了!”沈念高声朝着二人道。
顿时,二人由哭转笑,然后激动地与沈念抱在一起,竟如孩童般原地跳了起来。
随即,殷正茂高声道:“通知大家,收拾收拾,稍后去大明门集合!”
“是!”
片刻后,户部衙门各厅传来一阵阵痛哭声。
“去年年底,我…………我媳妇生孩子……我……我都没来得及回家,但是值了!值了!”
“今年七月,我足足熬了三天三夜,头发都熬没了,但……但我不后悔!”
“太……太不容易了,我们做到了,我们做到了,我们都将名垂青史!名垂青史!”
……
户部衙门各厅各司哭声一片。
官员胥吏们相拥而泣,互相诉说着这两年来为全国丈田付出的努力。
这两年,唯有户部人知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
但这一刻,所有人都认为:完全值得。
……
约半个时辰后。
殷正茂手持毛笔,在那块空白的巨大木牌上撰写上了全国增田总额,沈念与刘斯洁看到这个数字后,心里面都甚是自豪。
“备轿,不……直接备马,老夫要以最快的速度前往禁中!”
殷正茂将汇算全国增田总额的文书塞进怀里,顺便将一旁的请罪请辞奏疏撕了个粉碎。
……
片刻后,殷正茂骑马率先奔向禁中。
刘斯洁、沈念则带着户部的一百多名官吏,先集结在大明门,然后一边唱各省丈田增额,一边朝着午门奔去。
……
“北直隶,耕地增额33255顷。”
“南直隶,耕地增额49898顷。”
“浙江承宣布政司,耕地增额45896顷。”
“江西承宣布政司,耕地增额61459顷。”
“湖广承宣布政司,耕地增额551903顷。”
“福建承宣布政司,耕地增额2315顷。”
“山东承宣布政司,耕地增额365755顷。”
……
数据来源,如图(与隆庆五年耕地面积作比较)。
户部的官员胥吏们高昂着脑袋,每走出数步,便念出一个行省的耕地增额顷数,然后循环。
沈念与刘斯洁捧着那块最大的盖着红布的木牌,走在最前面。
总耕地增额,自然要在抵达午门时才会宣告。
不多时,大路两侧各个衙门的官员胥吏便走出来围观起来。
他们看到户部官吏们脸上的表情,便知全国丈田已如期完成。
这些衙门的官吏,有兴奋的,有羡慕的,有说酸话的,还有想着朝廷将会如何奖赏户部官吏的。
所有衙门的官吏都不得不承认,此刻的户部,就是不容置疑的六部之首。
……
而此刻,殷正茂已奔到内阁值房。
张居正与申时行核验过文书后,与其一起奔向文华殿,有此文书,京师所有官员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年假。
明年的大明,也将有一个美好的开始。
片刻后,午门前。
刘斯洁、沈念等户部官吏齐聚午门前,后面还跟随着许多其他衙门的官员胥吏。
二人一起拽掉木牌上的红布,高声道:“全国丈田,如期完成,总耕地增额为1828542顷!”
顿时,午门前传来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这个数字,将在今日传遍京师的每个角落,让无数心有家国情怀的百姓欢呼雀跃。
清丈田亩,最直接的好处便是扩大税基,增加了国库收入。
田地增额越多,国库收入增额越多。
附带的好处还有抑制豪强,均平赋税,整顿户籍与赋役制度、减轻无地与少地贫民负担,维稳民间秩序等等。
总之,全国清丈田亩完毕,意味着大明朝着“令天下人都能吃饱肚子”的盛世梦想,又跨出了一大步。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万历修起居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