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一蹴而就(1 / 1)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1976:垒土为台》最新章节。
();
顾建业的信,跨越千山万水,抵达了京城一处寻常人无法窥探的幽静四合院。
信中,他没有过多地提及自己在红旗沟的宏伟蓝图,也没有抱怨任何困难。他只是像一个普通的儿子向母亲汇报功课一样,详细地描述了夜校的课程设置,描绘了村民们学习文化知识时的认真劲头,分享了几个年轻工人通过学习、从普通力工成长为技术骨干的趣事。
他还随信,寄去了几张照片。照片上,是崭新的校舍,是灯火通明的课堂,是孩子们在新建的篮球场上嬉戏的笑脸。
信的末尾,他才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前路虽远,但孩儿脚下有路,心中有光,请母亲勿念。待红旗沟通电之日,孩儿必将重返清华,完成学业,以慰母亲期盼。”
这封信,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却处处透露着一种脚踏实地的坚定和对未来的强大自信。
苏沁读完信,摩挲着照片上儿子那愈发清瘦但眼神却更加坚毅的脸庞,沉默了良久。
她那双清冷的眼中,第一次,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既心疼又骄傲的神色。
“罢了,”她轻声叹了口气,将信和照片小心翼翼地收好,“儿大不由娘。就让他去走他自己选的路吧。”
她没有再试图去干涉顾建业的选择。但她却以一种更隐蔽、更强大的方式,在为儿子的未来,铺平道路。
她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是我。帮我查一下,今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农村小型能源试点’项目的相关政策和扶持名单……另外,关注一下全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的铜材储备和调配计划。对,不需要做什么,我只要知道所有的信息。”
……
而在红旗沟,顾建业的生活,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的稳定状态。
每天,他都会花一半的时间,在农机改良厂,与王铁锤师傅和攻关小组一起,将孙振华老先生留下的那些图纸,一点点地,从纸面变为现实。
第一台由他们自主研发的、利用链条传动和塔轮变速的“红旗一号”多功能播种机,在经过无数次失败和改良后,终于试制成功!
当这台看起来有些简陋、却异常实用的机器,在试验田里,以比人工快十倍以上的速度,均匀地完成了播种、施肥、覆土一体化作业时,整个红旗沟都轰动了!
紧接着,人力水泵、脚踏式打谷机、简易切草机……一件件凝聚了孙振华智慧和红旗沟工人汗水的“新农具”,如同雨后春笋般,被不断地研发、制造出来!
这些农具,或许不如大工厂生产的那么精美,但它们无一例外,都具备三个最核心的优点——结构简单,皮实耐用,成本低廉!完美地契合了当前华夏农村最迫切的现实需求!
“红旗沟制造”的名声,开始在建筑领域之外,迅速地,向着更广阔的农业领域,辐射开来!
周边几个村子的大队干部,在听说了这些“神器”后,纷纷前来考察、订购。平安县农业局的领导,在亲眼见证了“红旗一号”的惊人效率后,更是当场拍板,下了五十台的大订单,准备在全县进行推广!
红旗沟的第二个产业支柱,就这样,在所有人的惊叹声中,强势崛起!
而顾建业的另一半时间,则完全投入到了夜校的教学和对水电站项目的理论攻关之中。
他不再满足于只教授施工技术,而是开始系统地,向那些最优秀的“学生”,传授更深层次的科学原理——从初等数学、物理化学,到基础的材料力学、水力学、电磁学……
他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工匠,更是未来的工程师!
他和王铁锤的技术团队,也将全部的智慧,都倾注在了那份来自父亲顾思源的、关于“小型水轮发电机组”的图纸上。
图纸的设计理念,极其超前。但将其变为现实的工艺难度,也同样巨大!
每一个零件的尺寸公差,每一种材料的热处理工艺,特别是那个核心的“无铁芯盘式发电机”,其线圈的绕制方法和磁场构造,都远远超出了他们现有的加工能力。
顾建业没有急于求成。他带领着团队,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一个一个地,去攻克那些技术难关。
他们没有精密的机床,就靠着王铁锤师傅那双巧夺天工的手,和最原始的锉刀、卡尺,一点点地,将零件打磨到图纸要求的精度。
他们没有专业的绕线设备,就自己动手,用木头和自行车链条,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绕线台,一圈一圈地,用替代的铁丝进行模拟绕制……
虽然铜线的问题,依旧像一座大山,悬而未决。
但所有人的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他们坚信,只要顾师傅说能行,那就一定能行!
时间,就在这种紧张、充实、而又充满了希望的氛围中,悄然流逝。
转眼,便进入深秋。
这一年,对于整个华夏来说,都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全国大会的召开如同一声春雷,宣告了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改革的浪潮,开始从南方的沿海,向着内陆,席卷而来。
而对于红旗沟来说,他们也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收获季节。
这天,一辆邮政的绿色吉普车,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缓缓地驶进了村子。
车上,跳下来一个穿着邮政**的人员,他的手里,捧着一个用红布包裹的、沉甸甸的包裹,和一封盖着国家计划委员会鲜红印章的公函!
“请问,哪位是红旗沟大队的顾建业同志?”那人高声喊道。
顾建业疑惑地走了上去。
邮政干部在仔细核对了他的身份后,将那个包裹和那封公函,郑重地,交到了他的手上。
“顾建业同志,”那人的脸上,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敬佩和激动,“恭喜您!由您主持研发的‘红旗一号’多功能播种机,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首届优秀农业机械技术革新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这个包裹里,是国家农业部和科学院联合颁发的奖章和证书!”
“而这份公函……”他顿了顿,声音都有些颤抖,“是国家计划委员会,就贵单位‘小型水力发电技术创新试点’项目的专项批复!”
“经研究决定,特批:调拨紫铜线材三吨,高强度硅钢片一吨,以及相关配套轴承、绝缘材料一批,专项用于支持红旗沟水电站项目的建设!”
这两个消息,像是一颗惊雷,直接就将整个红旗沟,变成了一片狂喜的海洋!
全国一等奖!
国家特批的三吨铜线!!!
所有人都疯了!他们欢呼着,跳跃着,将顾建业高高地抛向了空中!
李顺才和王铁锤,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困扰了他们近一年的、那个最大的难题,终于解决了!
红旗沟的夜晚,将不再黑暗!
而顾建业,被众人抛在空中,看着那一张张喜极而泣的、淳朴的笑脸,他的心中,也涌起了一股兴奋和自豪的情绪!
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远在京城的母亲,在背后的默默推动。
但他更知道,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不是他们红旗沟,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证明了自己的价值,那么,再强大的背景,也只是空中楼阁。
他将那份沉甸甸的国家批文,高高举起!
向着所有人,也向着那片他深爱的土地,庄严地宣布:
“红旗沟水电站项目,正式……开工!!!”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1976:垒土为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