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www.fpxsx.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最新章节。

下雪后的第三日,岳麓书院的年考,便在这冬日肃杀又隐隐躁动的气氛里,准时来了,依旧是那个让人心里发怵且举办过入学考的慎思堂。

一大早,通往“慎思堂”的那条青石板路,气氛就绷得紧紧的。

学子们大多抿着嘴,眼神里带着点豁出去的狠劲,或是藏不住的紧张。

相识的碰见了,顶多匆匆点个头,连寒暄都省了,生怕多说两句话,就把脑子里死记硬背下来的那点东西给忘没了。

王明远收拾好东西也便李昭一同出门,冷风刮在脸上,刺刺的,反倒让他因熬夜复习而有些发沉的脑子清醒了不少。旁边的李昭,脸绷得比他还紧,嘴唇都有些发白,一路走,一路还在无意识地念叨着什么经义。

“宴之兄,放轻松些。”王明远低声宽慰了一句,“平日该下的功夫都下了,尽力便好。”

李昭猛地回过神,咽了口唾沫,声音有点干:“我知道,我知道……就是这心里头,跟揣了只兔子似的,蹦跶得厉害!明远兄,你说……我不会真被……”

“瞎想什么!”王明远打断他,“你近来进步不小,上次听你说你们教谕还夸你经义很有悟性。稳住心神,正常发挥便是。”

李昭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连点头:“对,对,教谕夸过我……我得稳住,稳住……”

年考果然不同,规制上就更靠近乡试了,一连考两日。

第一日考的是经义注疏,足足五道大题——《四书》经义两道,《五经》经义三道。

这已不再是院试时主要考有没有记住经文本身的意思了,更多的是抠那些艰深拗口的各家注疏,考校的是对这经义的理解深度和广度,看你肚子里除了死记硬背,到底装了多少真材实料。

王明远沉下心,先快速浏览了一遍所有题目。大部分内容,平日里周教谕都反复锤炼过,柳山长那本笔记里也多有鞭辟入里的见解,他答起来还算得心应手,思路也颇为顺畅。

唯其中一道出自《孟子》的题尤其刁钻,题干是“民事不可缓也”,偏要追问:“今地方官为修文庙、立牌坊,强征民财民力,致春耕延误,却称‘为君兴教化’,此与‘民事为先’之论是否相悖?”。

他沉下心,略一思索,便提笔破题,将几位注疏大家的观点条分缕析,对比异同,开头先点 “君欲兴教化,必先安民生,民生不安,教化无从谈起”,再引二贤之论层层佐证。

接着直指 “今之弊在‘重形式轻根本’,非‘重教化轻民生’”,将论题辨析清楚。

最后提出 “先补春耕、再筹文庙,由民自愿捐输而非强征” 的建议,每一句都扣着 “教化与民生一体” 的核心,既合经义,又切地方实情。

然后再结合此事在执行时遇到的一些冲突的实例,洋洋洒洒,写下了自己的见解。

写完通读一遍,自觉条理清晰,言之有物,心下稍安。

其他几道题虽然也考得细,但终究没超出这半年所学的范围。只要平日听课认真,笔记做得全,总能答出个七七八八。

但想像王明远这样答得既有深度又有自己见解,那就非得下过苦功夫、有过人悟性不可了。

第一日考完出来,学子们个个脸色各异。有的眉头紧锁,唉声叹气,显然是遇到了难关;有的则面带喜色,显然是发挥不错。

李昭凑到王明远身边,小声问:“明远兄,那道《孟子》题……你咋答的?我感觉我答得有点乱……”

王明远简单说了下自己的思路,李昭一听,脸就垮了半边:“完了完了……我好像答偏了点……明日策论、诗赋和算学老天爷可得多保佑我啊!”

第二日,考的是策论、诗赋和算学。

策论才是真正的重头戏,两道题,都是紧扣着最近的时政动向。

第一道题是关于西北边关的。

今年秋末,北边鞑靼部落果然又不老实,几次小规模叩关骚扰,虽然没酿成大乱,但也弄得边陲陲不宁,百姓惶惶。题目问的就是如何安抚边民、稳固边防的具体策略。

王明远一看这题,内心就一沉。

前阵子和狗娃也讨论过此事,他俩都很担心远在边关的王二牛。没想到,这事转眼就变成了策论考题!

岳麓书院的消息果然灵通,对时政的把握也真是精准。

他不敢怠慢,仔细回想周老太傅平日讲解策论时强调的“务实”二字,又结合自己看过的邸报和听来的零星消息。

他提笔先从“稳民心”入手,写到如何及时公布准确讯息,避免谣言四起;如何组织边民互保,加强巡防;

又谈到“固边防”,除了常规的整修武备、激励士卒,他还特意写到可效仿“屯田戍边”之策,于紧要处增设军屯,且战且耕,减少粮草转运之耗,也能让戍卒更有归属感,并非一味死守。

最后还提到对遭受骚扰的边民要及时抚恤,减免税赋,使其能安心生产,不至流离。

每一策他都尽量写得具体,避免空话套话。

第二道策论题,却让王明远看得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题目竟是关于东南沿海一些偏远海岛的。

说那些岛屿人烟稀少,产出有限,却时常遭受海盗倭寇侵扰,朝廷每年都要耗费大量钱粮派兵巡防剿匪,得不偿失。

近日朝中有官员提议,不如将这些“无用之地”作价卖给倭国,既可换取一大笔白银充实国库,倭国也承诺接手后负责清剿海盗,并保证若干年内不骚扰我国海域。

问:对此议,如何看待?

“这……”王明远看到这题,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卖国土?这是身为朝廷大臣能说出来的话?!

他胸口一股郁气猛地涌上来,差点当场骂出声。但旋即,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策论考的是理性分析,不是意气用事。

朝廷既然有人提出此议,或许……或许真是朝廷财政到了极其艰难的地步?或者有其他难以言说的考量?

他深吸一口气,沉吟良久,终于落笔。

他没有直接痛斥卖地之非,而是先从“利害”二字入手剖析。

先言“利”:得一时之巨款,暂缓国库之困;省日后巡防之费;或能换取沿海短暂安宁。

接着,重重剖析其“害”:

其一,失地遗患。国土乃先祖所传,寸土寸金,岂可轻与外人?今日卖一岛,明日是否可卖一城?此例一开,后患无穷,将置朝廷于何地?置天下百姓于何地?

其二,信义之失。倭寇反复无常,其承诺如何能轻信?今日得岛,明日恐便以此为基,滋扰更甚!前朝教训,犹在眼前!

其三,民心之失。岛上虽民少,亦是我大雍子民!将其连同土地一并卖与外国,视民为何物?岂不令天下百姓心寒?沿海渔民皆赖海而生,失此屏障,如断臂膀,日后何以谋生?

其四,长远之弊。海岛虽小,却可能关乎海防大局。今日弃之,他日若海上有事,则门户洞开,悔之晚矣!

最后,他提出,与其卖地资敌,不若咬牙坚持,内部挖潜。

或可鼓励沿海商贾出资,组建民团协助巡防,给予其海上贸易某些便利作为补偿;或可移-民实边,开发岛屿,使其从“负担”变为“资产”;更要整饬水师,主动出击,清剿海盗,彰显国威,方可保长治久安。

写完这道策论,王明远只觉得手心都有些汗湿。

这题答得,他几乎是倾注了全力,将自己能想到的利弊和应对之策都写了上去,只希望能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

接下来的诗赋题倒是轻松些,题目就是“咏雪”。

经过这大半年的苦练和熏陶,王明远虽然不敢说诗才敏捷,但至少也能写得工整像样。他结合岳麓山的雪景,写了一首七律,意境还算清雅,中规中矩。

《岳麓冬雪》

麓山寒彻玉尘轻,万卷楼前素色明。

松枝偶坠琼瑶碎,石径初掩履痕清。

围炉犹念边关冷,呵笔还思故园情。

且待东风融冻后,再看新绿映晴空。

最后是算学题。题目又是老熟人“鸡兔同笼”,但稍微变了点花样。

不仅问笼中鸡兔各几何,还加上了鸡每只值二十五文,兔每只值三十五文,问总共能卖得多少钱。

这题对不少埋头经史的学子来说,可能有点绕,需要先算出鸡兔数量,再分别算钱,最后加总。

王明远只看了一眼,心里瞬间就列出了两个方程式,几乎是眨眼功夫,答案就出来了。

他笔走龙蛇,飞快地写下计算过程和最终答案,轻松得就像做了道一加一等于二的题目。

两日的年考,终于在一片或疲惫、或解脱、或志忑的气氛中结束了。

交卷钟声敲响时,不少人长长吁了口气,像是打了一场大仗。

李昭从考场里出来,脸上竟然带着点如释重负的笑容,他一把拉住王明远的胳膊,声音都轻快了不少。

“明远兄!考完了!终于考完了!我感觉……我感觉我这次答得还行!尤其是那道算学题!

嘿嘿,多亏了你平时教我那些简便法子,我都没用算盘,愣是给算出来了!就是花的时间长了点……还有策论,我也尽量写得实在点,没光写那些假大空的论调……”

看着他这模样,王明远也笑了:“那就好,正常发挥便好。”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悬着心等放榜了。

放榜之后,书院便会正式放年假,该回家的回家,该留院的留院。

王明远望着岳麓山冬日的天空,心里默默算了算日子。离年关不远了,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最新章节。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