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www.fpxsx.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长安剑客萧书生》最新章节。

三个月后,李顿派去江南的人终于传回了消息。他们不仅收集到了苏州地方官员贪腐舞弊的证据,还发现张大人与这些官员勾结,将贪污的粮税一部分中饱私囊,一部分用来贿赂朝中重臣,巩固自己的势力。证据确凿,李顿决定在朝堂上揭发此事。

然而,就在李顿准备上奏的前一天,意外发生了。萧琰家中突然被搜出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一封通敌叛国的书信。负责搜查的官员是张大人的亲信,他们当场将萧琰逮捕,押入了大理寺大牢。

消息传到秦王府,李顿大为震惊。他深知萧琰为人清正廉洁,绝不可能做出通敌叛国之事,这分明是张大人设下的圈套,想要借机除掉萧琰,阻止他揭发江南赋税的丑闻。

李顿立刻前往大理寺,想要见萧琰一面,了解事情的经过。可大理寺卿是张大人的门生,以 “案情未明,不便探视” 为由,拒绝了李顿的请求。李顿怒不可遏,却也无可奈何。大理寺直接隶属于圣上,他虽为秦王,却也不能随意干涉大理寺的事务。

萧琰被关押在阴暗潮湿的大牢里,身上戴着沉重的镣铐。他看着牢门外昏暗的光线,心中满是绝望。他知道,张大人既然敢设计陷害他,必然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想要洗清自己的冤屈,难如登天。

就在萧琰万念俱灰之际,牢门突然被打开,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萧编修,委屈你了。” 来人正是李顿,他身后跟着几个侍卫,显然是强行进入大牢的。

“殿下!” 萧琰见到李顿,眼中泛起了泪光,“臣是被冤枉的,那些金银珠宝和通敌书信都是张大人伪造的,他是想阻止臣揭发江南赋税的丑闻!”

“我知道你是被冤枉的。” 李顿走到萧琰身边,解开了他身上的镣铐,“张大人的阴谋诡计,我早已看穿。你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救你出去,还你一个清白。”

李顿安慰了萧琰几句,便匆匆离开了大牢。他知道,时间紧迫,若不尽快找到证据证明萧琰的清白,张大人很可能会先下手为强,将萧琰定罪处死。

李顿回到王府后,立刻召集了自己的亲信谋士,商议对策。谋士们纷纷表示,想要救萧琰,就必须找到张大人伪造证据的破绽,同时还要找到张大人贪腐舞弊的更多证据,只有这样,才能在朝堂上彻底扳倒张大人。

于是,李顿一方面派人暗中调查张大人伪造证据的事情,另一方面则继续收集张大人贪腐舞弊的证据。经过几天的努力,李顿终于找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他发现,张大人派去萧琰家中放置金银珠宝和通敌书信的人,是他府上的一个管家。这个管家因为赌博欠下了巨额债务,被张大人抓住了把柄,才被迫听从张大人的命令。

李顿立刻派人找到了这个管家,对他进行了审讯。在李顿的威逼利诱下,管家终于交代了实情。他承认,那些金银珠宝和通敌书信都是张大人让他放置在萧琰家中的,目的就是为了陷害萧琰。同时,管家还提供了张大人贪腐舞弊的更多证据,包括张大人与江南地方官员的往来书信、贪污粮税的账目等。

证据确凿,李顿决定立刻上奏圣上,揭发张大人的罪行。

第四章 朝堂对峙

次日清晨,早朝时分,大明宫紫宸殿内气氛凝重。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圣上高坐龙椅之上,神色威严。

李顿手持奏折,从百官之中走出,躬身说道:“启禀陛下,臣有要事上奏。户部尚书张大人勾结江南地方官员,贪腐舞弊,克扣粮税,中饱私囊,数额巨大。不仅如此,张大人还为了掩盖罪行,设计陷害翰林院编修萧琰,伪造金银珠宝和通敌书信,将萧琰打入大牢。臣已收集到确凿证据,恳请陛下彻查此事,还萧琰一个清白,严惩张大人等**污吏!”

说完,李顿将手中的奏折和收集到的证据一同呈给了圣上。

张大人闻言,脸色骤变,立刻出列反驳:“陛下,臣冤枉!秦王殿下所言纯属无稽之谈,是他与萧琰勾结,想要诬陷臣!萧琰通敌叛国,证据确凿,臣只是依法办事,何来陷害之说?还请陛下明察!”

圣上接过奏折和证据,仔细翻阅起来。他看着奏折中详细的记录和确凿的证据,眉头渐渐皱起。江南赋税之事他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如今李顿提供了如此详细的证据,由不得他不信。而萧琰通敌叛国之事,也确实存在诸多疑点。

圣上沉吟片刻,对张大人说道:“张爱卿,秦王殿下提供的证据十分详细,你可有什么要说的?”

张大人心中慌乱,却依旧强装镇定:“陛下,这些证据都是秦王殿下伪造的,是他为了陷害臣而故意编造的谎言!臣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力多年,绝不可能做出贪腐舞弊、陷害忠良之事!还请陛下不要轻信秦王殿下的一面之词!”

“张大人,事到如今,你还在狡辩!” 李顿怒声说道,“你府上的管家已经亲口承认,是你让他将金银珠宝和通敌书信放置在萧琰家中的,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随后,李顿将管家传唤上殿。管家当着圣上和文武百官的面,再次交代了张大人陷害萧琰、贪腐舞弊的罪行,并将张大人与江南地方官员的往来书信、贪污粮税的账目等证据一一呈上。

张大人看着管家呈上的证据,脸色苍白,再也无力反驳。他双腿一软,跪倒在地上,痛哭流涕地说道:“陛下,臣罪该万死!臣一时糊涂,犯下了如此滔天罪行,还请陛下饶臣一命!”

圣上见张大人认罪,心中大怒:“张爱卿,你身为户部尚书,掌管朝廷财政,本应以身作则,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谋福。可你却利欲熏心,贪腐舞弊,陷害忠良,实在是罪大恶极!朕若饶了你,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圣上当即下令,将张大人打入大牢,交由大理寺严加审讯,彻查他的罪行。同时,圣上还下令释放萧琰,并恢复他的官职,任命他为江南巡按御史,前往江南苏州,彻查当地的贪腐舞弊之事,安抚百姓。

萧琰从大牢中被释放出来,当他得知圣上的旨意后,心中感激涕零。他深知,自己能洗清冤屈,重新获得朝廷的信任,离不开秦王李顿的鼎力相助。若不是李顿不顾自身安危,四处奔走,收集证据,他恐怕早已成为了张大人的刀下亡魂。

萧琰来到秦王府,向李顿道谢:“殿下,此次若非您出手相助,臣恐怕早已性命难保。您的大恩大德,臣没齿难忘!”

李顿笑着说道:“萧卿不必客气。你为官清正,心系百姓,本就不该遭受如此冤屈。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而已。如今你被任命为江南巡按御史,正好可以前往苏州,彻查当地的贪腐舞弊之事,还百姓一个公道。你此去江南,任重而道远,一定要多加小心,切勿再遭人陷害。”

“臣遵旨。” 萧琰躬身说道,“臣此去江南,定当竭尽全力,彻查贪腐,安抚百姓,不辜负陛下和殿下的期望!”

萧琰带着圣上的旨意和李顿的嘱托,踏上了前往江南的路途。一路上,他看到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困苦,心中更加坚定了彻查贪腐、为民除害的决心。

抵达苏州后,萧琰立刻开始着手调查。他首先传讯了苏州的地方官员,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审讯。起初,这些官员还心存侥幸,拒不认罪,试图蒙混过关。但萧琰早已掌握了他们贪腐舞弊的证据,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这些官员终于低下了头,一一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萧琰根据这些官员的交代,顺藤摸瓜,很快便将苏州一带参与贪腐舞弊的官员一网打尽。他将这些官员的罪行一一记录在案,上报给朝廷,请求圣上依法严惩。同时,他还下令将这些官员贪污的粮税全部追缴回来,发放给受灾的百姓,缓解百姓的生活困境。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一些被查处的官员的亲信和党羽,不甘心失败,暗中勾结当地的恶霸势力,想要伺机报复萧琰,破坏他的调查工作。

一日深夜,萧琰正在府中批阅公文,突然听到府外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他走出书房一看,只见一群手持刀枪棍棒的恶霸,正围攻着府门,想要冲进来。萧琰心中一惊,立刻下令府中的侍卫奋力抵抗。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侍卫们虽然英勇善战,但恶霸人数众多,渐渐陷入了劣势。就在这危急关头,一支精锐的军队突然赶到,迅速击退了恶霸。为首的将领翻身下马,走到萧琰面前,躬身说道:“萧大人,末将奉秦王殿下之命,前来保护大人的安全。”

萧琰心中一暖,他没想到,李顿竟然如此细心,早已料到他在江南会遇到危险,提前派军队前来保护他。“多谢将军及时赶到,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萧琰拱手说道。

“大人不必客气,这是末将的职责所在。” 将领说道,“秦王殿下还吩咐末将,若大人在江南遇到任何困难,可随时调动这支军队,务必保证大人的安全和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了军队的保护,萧琰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他继续加大调查力度,不仅彻查了苏州的贪腐舞弊之事,还将调查范围扩大到了江南的其他地区。在他的努力下,江南一带的贪腐之风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

萧琰在江南的工作得到了朝廷和百姓的一致好评。圣上得知后,龙颜大悦,下旨表彰萧琰,并将他晋升为吏部侍郎。

萧琰接到圣旨后,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能有今日的成就,离不开秦王李顿的支持和帮助。若不是李顿在他危难之际多次出手相助,他恐怕早已淹没在朝堂的暗流之中,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萧琰回到长安后,第一时间便来到秦王府,向李顿道谢。“殿下,臣能有今日,全靠您的支持和帮助。您的大恩,臣永世不忘!”

李顿笑着说道:“萧卿,你不必如此客气。你能在江南做出如此卓越的成绩,全靠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我只是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了你一些帮助而已。如今你晋升为吏部侍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吏部掌管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关系到朝廷的兴衰荣辱。你一定要秉持公正,选拔贤能,为朝廷注入新的活力。”

“臣遵旨。” 萧琰躬身说道,“臣定当不负殿下的期望,为朝廷选拔更多的贤才,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后,萧琰在吏部侍郎的职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选拔官员注重品德和才能,不徇私情,为朝廷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而李顿也始终在朝堂上支持着萧琰,两人相互配合,为唐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故事,也在长安城内广为流传,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

暮春时节的长安,细雨如丝,将朱雀大街旁的柳梢染得愈发翠绿。萧琰身着绯色吏部侍郎官服,缓步走出吏部衙门,指尖还残留着卷宗上朱砂的凉意。自调任吏部侍郎已有半年,他始终牢记秦王李顿的嘱托,以 “选贤任能、黜陟公平” 为准则,整顿官员考核制度 —— 废除了世家子弟凭门第免试的旧例,要求所有待任官员必须通过策论与实务考核,哪怕是三公九卿的子弟也不例外。

这日午后,萧琰正在府中审阅江南道官员的考核案卷,书童突然慌张地闯进来:“大人,不好了!大理寺的人来了,说您…… 说您在考核中收受贿赂,要带您去问话!”

萧琰手中的朱笔 “啪” 地落在纸上,晕开一团红痕。他起身时衣袖扫过案几,堆叠的案卷散落一地,其中一本封皮上 “苏州知府柳承业” 的名字格外刺眼 —— 三日前,他刚驳回了柳承业的晋升申请,理由是其任内治水不力,导致苏州去年汛期堤坝溃决,百姓流离失所。而柳承业正是当朝太傅柳渊的嫡孙,柳家在朝中根基深厚,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不等萧琰细想,大理寺少卿周显已带着十余名差役走进庭院,冷面说道:“萧侍郎,有人揭发你利用考核之便,收受吴州商人万两白银,还伪造考核结果打压忠良。陛下有旨,命你即刻随我入大理寺接受调查。”

“周少卿,” 萧琰稳住心神,目光清亮,“我萧琰任职半年,从未收受分文贿赂,考核结果皆有卷宗为证,何来伪造一说?还请容我向陛下奏明实情。”

“萧侍郎还是先跟我们走一趟吧,” 周显挥手示意差役上前,“至于实情,到了大理寺,自然会让你说个明白。”

差役们上前要拿人,萧琰府中的老管家突然挡在身前:“大人是朝廷命官,你们怎能如此无礼!” 周显不耐烦地一脚将老管家踹倒在地,冷声道:“抗命不遵,便是与朝廷作对!”

就在差役的锁链即将触到萧琰衣袖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巷口传来,伴随着清脆的马鞭声,几匹玄色骏马疾驰而至,为首一人身着墨色锦袍,腰束玉带,正是秦王李顿。

“住手!” 李顿翻身下马,玄色披风在空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他目光如刃扫过周显,“周少卿,萧侍郎乃吏部重臣,无凭无据便要锁拿,是谁给你的胆子?”

周显见到李顿,脸色瞬间发白,却仍强撑着说道:“殿下,这是陛下的旨意,臣只是奉命行事。”

“陛下的旨意?” 李顿冷笑一声,上前一步将萧琰护在身后,“我刚从宫中出来,陛下只说让大理寺核查萧侍郎的考核案卷,何时说过要锁拿?你敢伪造旨意,该当何罪?”

周显额头渗出冷汗,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他确实是受柳渊暗中指使,想先将萧琰下狱,再伪造证据坐实罪名,没想到竟会被李顿撞个正着。

李顿转头看向萧琰,见他虽面色沉静,衣袖上却沾了尘土,显然是方才被差役拉扯所致,心中不由生出几分怒意:“萧侍郎,你先回府,此事我来处理。”

萧琰拱手道谢,目光中满是感激:“多谢殿下,只是此事牵扯柳太傅,恐会给殿下惹来麻烦。”

“你放心,” 李顿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坚定,“公道自在人心,即便柳家势大,我也绝不会让忠臣蒙冤。”

待萧琰离开后,李顿脸色一沉,对身后的侍卫吩咐:“将周显拿下,连同他带来的差役一并押入秦王府大牢,待查明真相后再交由陛下处置。”

侍卫们应声上前,周显吓得瘫倒在地,连声求饶,却还是被强行拖走。

当晚,秦王府书房内,烛火摇曳。李顿看着手中的案卷,眉头紧锁。萧琰的考核记录清晰详实,每一份驳回或晋升的理由都附有地方奏报与百姓证词,尤其是驳回柳承业的申请,还附上了苏州堤坝溃决后的灾情图与灾民名册,绝非伪造。可柳渊既然敢出手陷害,必然早有准备,说不定已在宫中散布了对萧琰不利的流言。

“殿下,” 谋士卫峥走进书房,递上一封密信,“这是属下从柳府门客手中截获的,上面写着柳渊明日要在早朝时弹劾萧侍郎,还说已联合了二十余名官员一同上奏。”

李顿接过密信,看完后重重拍在案上:“柳渊为了替孙子出气,竟不惜勾结官员,混淆是非,实在可恶!” 他沉思片刻,对卫峥说:“你即刻派人去苏州,找到去年堤坝溃决时的目击者,再去吴州核查所谓‘行贿商人’的底细,务必在明日早朝前带回证据。”

卫峥领命而去,李顿则继续翻阅案卷,直到天快亮时,才在一份旧案卷中发现了关键线索 —— 柳承业任苏州知府期间,曾挪用治水专款修缮自家府邸,此事有苏州府库的账目为证,只是当时柳渊出面压下了此事,才未被揭发。

次日早朝,大明宫紫宸殿内气氛紧张。柳渊手持奏折,率先出列弹劾:“陛下,吏部侍郎萧琰滥用职权,收受商人贿赂,还在考核中打压我孙柳承业,实乃贪赃枉法之辈,恳请陛下将其革职查办,交由大理寺从严审讯!”

话音刚落,二十余名官员纷纷出列附和,一时间朝堂上满是对萧琰的指责之声。

萧琰站在百官之中,面色平静,待众人说完后,才上前躬身奏道:“陛下,臣冤枉!柳太傅所言皆为不实之词,臣从未收受贿赂,驳回柳承业的申请,只因他治水不力,致百姓受难,有苏州灾情图与灾民名册为证。”

柳渊立刻反驳:“陛下,萧琰这是狡辩!他所谓的灾情图与名册,说不定都是伪造的!”

就在此时,李顿走出列,手持案卷与密信,高声说道:“陛下,柳太傅口口声声说萧侍郎伪造证据,可臣这里有苏州府库的账目,上面清楚记录着柳承业挪用治水专款的数额与去向,还有柳府门客与周显的密信,足以证明柳太傅勾结大理寺官员,陷害萧侍郎!”

说着,李顿将账目与密信呈给圣上。圣上翻看后,脸色愈发阴沉,看向柳渊的目光满是怒意:“柳渊,你可知罪?为了包庇孙子,竟敢勾结官员,陷害忠良,你眼中还有朕,还有朝廷吗?”

柳渊吓得跪倒在地,浑身颤抖:“陛下,臣…… 臣一时糊涂,求陛下饶命!”

“糊涂?” 圣上冷哼一声,“你这是结党营私,祸乱朝政!传朕旨意,柳渊免去太傅之职,贬为庶民;柳承业革去官职,流放岭南;周显伪造旨意,打入天牢,永不释放;其余参与弹劾的官员,各降**,以示惩戒!”

旨意一下,朝堂上一片寂静。柳渊瘫倒在地,被侍卫拖了出去。

圣上看向萧琰,语气缓和了许多:“萧侍郎,委屈你了。你在吏部任上尽职尽责,朕都看在眼里,以后定要继续秉持公正,勿要因今日之事心生顾虑。”

萧琰躬身谢恩:“臣谢陛下明察,定不负陛下所托。”

退朝后,萧琰与李顿并肩走出大明宫。春日的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明亮。

“殿下,今日若不是您,臣恐怕已身陷囹圄。” 萧琰由衷地说道。

李顿笑着摇头:“你本就清正廉洁,即便没有我,陛下也终会查明真相。只是柳家势大,日后你在吏部行事,还需多加小心。”

“臣明白,” 萧琰点头,目光坚定,“只要能为朝廷选拔贤才,为百姓谋福祉,即便前路艰险,臣也绝不退缩。”

李顿看着他,眼中满是赞许。他知道,萧琰不仅是个有才华的书生,更是个有担当的忠臣。日后朝堂之上,有这样一位同僚,实乃朝廷之幸,百姓之幸。

两人并肩走在朱雀大街上,细雨早已停了,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花香。远处的钟楼传来悠扬的钟声,回荡在长安的上空,仿佛在诉说着这段忠臣遇良主、危难见真情的佳话。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长安剑客萧书生》最新章节。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