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御前问农政(1 / 1)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
朝廷的水是深是黑,朱慈炅不知道,反正他很不开心。直接下达了收拾这帮商人的阳谋命令后,他又马不停蹄的召见了宋应星和杨一鹏。
宋应星目前负责皇庄育种,改良农作物和病虫害等工作,作为《天工开物》的作者,朱慈炅一度以为宋应星是科学大拿,大明农学家。
宋应星在皇庄混了大半年,才逐渐暴露他的真面目。这个时代就没有科学家,宋应星就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落魄举子,根本就不是史书中朱慈炅想象的样子。
所谓农学,天启八年的宋应星十窍通了九窍,他最擅长的是科举文章,但是似乎又卷不过大明学霸。
这个时代有许多生产技术,实际已经在应用,但这些都是生产生活经验,应用他们的人说不清道不明更写不出来。
只要朱慈炅有心,随便找个愿意干这事肯实践的进士,都能弄个后世所谓科学家的帽子来戴,关键是高贵的进士们谁没事愿意跟这帮匠人农人呆在一起?
宋应星当然有他的历史价值,但是跟后世从事专门科学研究的人完全是两码事,创造发明什么的不存在的,朱慈炅失望无比。
不过,宋应星有个大明进士没有的优势,他愿意放下身段,本身也对朱慈炅忽悠的这种利国利民的事也很感兴趣,重启元年的他,至少入门了。
杨一鹏是新任南户部尚书,受“伪官药案”影响,他的前任郑三俊致仕了,南户部也近乎团灭,杨一鹏属于就近提拔。
他的前一任官职是漕运总督,在朱慈炅亲征这件事上,他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朝堂上非常认可他的才干和能力,加上资历也足够了。
但现在的南京户部和历史上的任何户部都不是一回事,太大了,完全就是后世的内政部部长,内政部出现的时间极短,只有小国才有,这根本就不是大明这个体量设置的官职。
杨一鹏到现在都还不能适应,他感觉他这个位置比阁老还累,这个实署尚书实在不是人干的活。
他一怒之下给自己配了六个秘书,但这种秀才举人出身的十品官,个个不合格。每天一坐堂就想发火,看谁都不顺眼,本来温文尔雅的杨总督现在在向一点就着的炮仗进化。
不过,这个尚书虽然累,但这辈子他已经不可能因为凤阳祖陵被焚而被砍头了。
朱慈炅在御书房翻着笔记,小胖脸一脸不高兴。
“朕直接说事,春耕,春耕,春耕。皇庄的种子,积肥,新耕种方式。户部的技术人员准备,各级管理方案,宣传指导。两位爱卿都说说吧。”
杨一鹏同样皱眉,小皇帝不用一个词说三遍吧,臣知道春耕重要。
“陛下,南户部已经在着手准备,皇庄的新技术整理文书一到,我们就能出台具体政策。
不过,凤阳庐州安庆那边,我们的宣令官人员并不完备,钱尚书说还在调整,臣担心可能赶不上春耕。
再有,城外来了那么多人,臣也有担心,恐怕会对春耕有非常大的影响。反正臣是支持遣返的,不管修城是不是能挣钱,地绝对不能荒了。”
朱慈炅放下手中炭笔,面无表情的盯着杨一鹏。
“杨卿这个态度真是好,春耕还没开始,三个背锅的先找到了,皇庄吏部工部,好得很啊。”
杨一鹏惊得从椅子上都快跳起来了,赶紧起身弯腰。
“陛下,臣有罪。但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尤其是民工不遣返,是要出大问题的。”
朱慈炅瞪着他。
“坐下,跟朕比身高吗?你们户部统计过民工来源吗?张嘴就来。
锦衣卫做的粗略调查,民工里的皇民基本是南京附近的,数量也不多,他们只打算先做两个月,肯定要回去种地的。
其他地方的皇民还都守着土地呢,民工的主要来源基本上是无地的佃户,人家地都没有,你叫人家种啥?”
杨一鹏颓然坐下,依然小声分辨。
“陛下,佃户才是春耕的主力啊,没有佃户,地主家的地只能荒着。”
朱慈炅一脸冷漠。
“朕管他们死活,反正地一旦荒了,就给朕收两倍弃耕税,明年要是还荒,直接收地。政策下去,地主们自己会想办法的。”
杨一鹏喉结滚动,半响不语。皇民土地政策果然是大势所趋,天工院提出的弃耕税户部还在讨论,但皇帝这里已经有结论了。
杨一鹏很无奈,提出这个税种的是天工院,挨骂的人绝对是他。本官以后出门一定要调一队税兵保护了,一百人少了,至少要五百人。
胡思乱想半天,杨一鹏看了眼身侧鹌鹑一样的宋应星,只好开口。
“陛下,如此清查荒地可能会有严重的情弊。”
朱慈炅冷笑一声。
“有情弊好事啊,朕的官员士兵待遇还不算好。这样,州府自查一遍,户部查一遍,督政院查一遍,锦衣卫再查一遍。朕倒要看看,这些地主有多少银子没地方花。”
宋应星已经完全吓傻了,他根本就没混过官场,这当官感觉好难。杨一鹏在心里默默问候了刘一燝十遍,你教的好皇帝,这么小就这么坏,你倒是老了,可我们以后该怎么混?
杨一鹏不想再说问题了,有问题自己处理,皇帝的处理意见太残暴了。
“臣遵旨。”
朱慈炅低头提笔在笔记上记录。
“还有什么问题?”
杨一鹏突然无比有担当了,斩钉截铁的回复。
“回陛下,南户部没有问题,我们一定竭尽全力主持好春耕,保证南直隶的粮食产出。”
朱慈炅顿了一下。
“不只南直,整个南方你们都要派人去。朕节前就说了,要禁止直播稻,土配育秧要全面推广。懒不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朕问》、《通报》上也在宣传,你们户部官员更要不遗余力的多说,要把理念灌输给百姓,而不是一纸政令了事。
我大明的老百姓大部分还是相信你们当官的,官声官声就是这么来的。春耕的时候,户部官员要给朕下到具体的乡县,一个地方也不许落下。
大明的粮食问题不是天天坐在户部就能解决的,朕提前这么早召见你,就是要你提前准备,要把政策落到实处。
锦衣卫已经驻县,要是春耕的时候,他们没有见到户部官员,朕为你是问。”
杨一鹏感觉御书房内的地龙温度是不是有点高,汗水有点止不住。
“臣明白,臣一定督办好此事。”
朱慈炅终于放过杨一鹏,又盯着宋应星。
“皇庄的稻种、豆种、红薯、玉米、高粱准备得怎么样了?”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