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又一个忠诚度达到100的手下!(1 / 1)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最新章节。
这边,马世民拿着签好的合同返回康乐大厦。
另一边,香江的四大证券交易所里热闹得像菜市场,到处都是人声,嘈杂又喧嚣。
时钟指针“咔哒”一下跳到了九点三十分,交易所开盘的大钟“当当当”地敲响了。
“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这两只蓝筹股,在停牌了整整三天半之后,终于重新开始交易了。
许多股民早已期盼已久。
“长江实业主买!挂18.15元!”一个穿着红马甲的交易员扯着嗓子大喊。
他话音还没落,电子屏上的买盘数量就像潮水一样,“哗”地一下涌了上来。
刚一开盘,长江实业的股价就像坐了火箭一样,从停牌前的16.15港元,“嗖”地一下冲到了18块多港元,涨幅一下子就超过了10%。
倒是和记黄埔这边,因为已经没有了悬念,交易虽然也不少,但远远比不上长江实业。
所以,上午交易所的主角,注定是长实这支股票。
交易所的空气仿佛被点燃,散户大厅里攥着交易单的手沁出汗渍,无数双眼睛紧盯着报价屏上跳动的数字。
“林生的银河证券公司肯定要继续扫货,我不相信他们不继续增持了!”穿花衬衫的老股民陈伯把养老钱全押在长江实业上,此刻激动得手指发颤,“银河证券都持股38.4%了,再吃进2%就能掀翻李超人!”
“没错,李加诚也不可能让林浩然超越,汇沣银行一定会在资金这块全力支持李加诚的!”陈伯旁边一位带着黑框眼镜的中年股民拿着刚成交的交割单,声音带着兴奋与激动!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两大巨头抢筹,股价肯定要飞天!”
这是许多散户的共识。
许多人认为,如今林浩然持有的长江实业股分即将超过李加诚,他不可能错过这个机会。
这些,都是受到很多财经类报纸的分析所影响。
比如,《香江商报》就将之前的“九龙仓增持战”拿来当例子,分析得头头是道。
毕竟,他们可不知道林李两大巨头如今不仅仅已经商量好了,甚至连合约都签好了。
这些散户,受一些媒体的影响,已经将林浩然当做两年多前的包裕刚了。
当年,为了夺取九龙仓控股权,包裕刚将九龙仓的股价一度拉升至110港元每股左右,而九龙仓在拉涨之前,甚至只有十几港元每股。
如今,在大家看来,林浩然与李加诚,就如当年的包裕刚与怡和洋行那般。
这别说涨十倍了,涨个几倍,都足以让这些股民爽歪歪了。
二楼VIP室里的外资经纪们却嗅到异样。
宝源证券的操盘手盯着长江实业异常的买单结构,超过六成买单集中在18港元下方,明显是散户跟风盘。
“有人在诱多。”他直接命令道,“挂5万手长江实业卖单,价格17.95元。”
话音刚落,市场突变!
长江实业17.95元价位突然涌现二十万手抛单。
一时间,股价从18.15元高台跳水,直坠17.7元关口!
人群中响起惊叫:“李加诚反攻了?”
“不可能!林生发布会刚揭他老底……”
此刻康乐大厦顶层,林浩然正透过落地窗俯视交易所的方向,香江证券交易所的喧哗声隐隐约约从那边传来。
那边的热闹,他自然清楚,不过如今,他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看客。
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很快,马世民拿着刚签字的股权转让协议快步走进:“老板,交割已完成,但市场还在赌我们继续增持长江实业。”
林浩然未回头,而是笑着说道:“随他们吧,已经和我们没有太多关系了。”
他的长江实业股票,已经停在38.4%,不会继续增持了。
起码,目前是这样,只要李加诚没有让他感受到威胁,他已经没兴趣继续增持了。
他的真正目标和记黄埔都拿到手了,继续增持长江实业还有什么意义?
难道真的要增持到超越李加诚吗?
李加诚是长江实业的灵魂人物,把李加诚从掌门人的身份赶下来,对他而言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老板,还有一件事情需要您亲自处理,我已经和李加诚先生商量好了,他会辞掉和记黄埔董事会**位置。
这个位置,还是老板您来担任比较合适,另外关于和黄的接下来应该如何安排,老板您需要尽快决定了,长实已经没有任何和黄的股份,李加诚先生已经没有任何理由继续执掌和黄了。”马世民提醒道。
“和记黄埔。”林浩然将视线从窗外移了回来,嘴角轻轻重复了一句。
拿下和记黄埔之前,他满心想着如何从李加诚手中拿下这个四大洋行之一的和记洋行。
可如今,顺利拿下了之后,他反倒是觉得有些淡然。
或许,是因为他手中的实力大企太多了吧。
和记黄埔虽然出众,但是也比不上他旗下的置地集团,甚至连港灯集团都不如。
不过如今拿下和记黄埔之后,这家公司倒是可以在他旗下集团中排名第三,略强于万青集团,略逊于港灯集团。
林浩然从窗边走回沙发旁,坐了下来,翘着二郎腿,思考起来。
马世民的想法他知道,想要将和记黄埔并入置地集团,从而将置地集团再次壮大。
这也是为何马世民如此积极帮他处理收购和记黄埔事务的最大原因。
毕竟,这已经超出了他的工作范围。
而且,由于两家集团都是多元化集团,且大多数业务都有重迭,整合起来阻力会小很多,也能快速产生协同效应。
但林浩然有更深的考量。
他轻轻摇头,否定了马世民未说出口的建议:“马先生,和记黄埔不会并入置地。”
马世民略显诧异,但并未插话,静待老板的下文。
林浩然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缓缓道:“置地如今已是香江地产的绝对王者,规模已经足够庞大,再强行吞下和黄,固然能壮大体量,但也可能带来消化不良,机构臃肿,反而不美,更重要的是……”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需要和记黄埔保持其独立性和灵活性,它如今虽然远逊色于置地集团,但和记黄埔一直是一个独立团体,强行把它并入置地集团,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虽然和记黄埔在港口业务、零售业务等,如今都全面逊色于置地集团,但和记黄埔掌管的码头,却要比置地集团多,只不过不少业务被置地集团那边抢走罢了。
如今,和记黄埔被林浩然收购了,未来他的港口业务自然会逐渐恢复到巅峰。
未来,香江的市场终究有限,真正的战场在海外,和记黄埔,将是我旗下企业走向全球的先锋和重要平台。”
马世民有些失望。
如此一来,置地集团就失去了一个迅速膨胀为世界级巨无霸的机会。
虽然置地集团如今的资产,绝对算得上是世界级,即便放到美国去,都能排名前十。
但是影响力还是差了点,如果兼并和记黄埔,双方一加一的效果,绝对会大于二。
不过他也明白老板的决策往往着眼于更宏大的棋局,于是按下心中的惋惜,恭敬地问道:“老板深谋远虑,那么,对于和记黄埔未来的掌舵人,您是否有属意的人选?”
“掌舵人?这个暂时先不考虑,马先生,我有个想法,我旗下的大型集团越来越多,都是各自为政,你也知道,我很少干涉你们的管理。
但是如今出现一个问题,虽然你们之间也有资源协调,但是协调利用率不足,达不到利益的最大化,所以……”
林浩然的目光变得深远,他放下茶杯,继续说道:“所以,我决定成立一个更上层的协调机构——‘银河战略发展委员会’,是时候结束各自为政的局面了。”
“银河”这个名字,他其实也是经过仔细思考的。
这既寓意着旗下企业如同星辰般围绕核心运转,又彰显了其志在寰宇、布局全球的宏大野心。
马世民眼神一亮,立刻捕捉到了这个构想背后的巨大意义。
这意味着老板要开始系统性地整合他麾下庞大的商业帝国,结束目前这种相对松散的管理模式。
林浩然继续阐述他的构想:“这个委员会,将由我亲自担任**,你担任临时委员长,万青集团的伯顿先生,港灯集团的陈寿麟先生,东方报业的崔子龙先生,以及恒声集团的何善恒先生,都将成为委员。
我们将定期召开会议,统筹规划旗下所有核心资产的战略发展方向、资源调配、重大项目决策,以及避免内部不必要的竞争和资源浪费。
我非常看好霍健宁先生,如今他在置地集团日本分公司历练,我打算等他历练个一两年,便将他调任回香江总部,到时候,他将替代你执掌整个置地集团。
而你,到时候则是需要将所有心思,放到‘银河战略发展委员会’身上来,马世民先生,我非常看好您,我相信您有这个能力,不知道您觉得我这个想法如何?”
他特别强调了最后一点,让马世民知道自己在老板心中的重要性。
之前置地集团与和记黄埔在海外港口业务上就存在一些重迭和潜在竞争,而且竞争颇为激烈。
如今虽然被林浩然收购了,但长远来看双方之间始终有着竞争,到时候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了。
“例如,”林浩然举例说明,“和记黄埔在东南亚的港口网络,与置地在日本的物流布局,完全可以通过委员会进行协调,实现航线互补、信息共享,甚至共同投资开发新的枢纽港,形成真正的全球网络效应,而不是各自为战。”
“再比如,牛奶国际的零售渠道,恒声集团的庞大现金流,都可以在委员会的框架下,更高效地支持其他兄弟公司的发展,或者共同捕捉新的投资机会。”
马世民听着林浩然的宏伟蓝图,心中波澜起伏。
老板不仅看到了问题,更提出了一个极具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这个“银河战略发展委员会”的构想,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宏大和系统。
让他担任临时委员长,并明确未来将接掌整个委员会,而将置地集团交给正在历练的霍健宁,这充分显示了老板对他的绝对信任和更高层次的期许。
这意味着,他将从管理一个巨型集团(置地),跃升到协调整个银河所有核心资产的战略高度,这无疑是职业生涯的一次巨大飞跃。
这是何其的信任他啊!
“老板,”马世民深吸一口气,语气郑重而充满感激,“感谢您的信任和赏识!这是一个伟大的构想,极具战略眼光,能够统筹我们旗下所有资源,避免内耗,形成合力,绝对是银河系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步。
我完全赞同,并愿意全力以赴,承担起这份责任!”
他略微停顿,继续道:“霍健宁先生能力出众,悟性极强,在日本的业绩有目共睹,由他未来执掌置地,我非常放心。
我会做好交接准备,并全力培养霍健宁先生,至于委员会的工作,我会立即着手筹备,拟定详细的章程、成员职责和运作流程,确保其能高效运转,真正成为银河的大脑和中枢。”
原本,马世民以为,自己担任置地集团总裁,已经是职业生涯的顶峰,毕竟置地集团已是香江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庞大商业帝国。
他从未奢望过能更进一步,踏入更核心的决策层。
然而,老板此刻赋予他的重任,远不止是管理一个集团,而是统筹整个“银河”的未来战略!
这不仅是信任,更是一种知遇之恩,让他内心涌起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
这一刻,他看向老板林浩然的眼神,除了激动,更多的是感激!
这一刻,林浩然发现,他头顶上的忠诚度,突然从原本的92,直接涨到了100.
又一个忠诚度达到100的手下!
到如今,90忠诚度的手下对他而言不难,虽然不算多,但也不少了。
可忠诚度真正达到100的,此前就只有4人~!
一个是苏志学,还有李卫东、李卫国两兄弟,以及他在日本的贴身小秘书山田惠子。
如今,这个数字至于再次增加一个了,那就是马世民!
林浩然将马世民的反应尽收眼底,对他的忠诚和干劲十分满意。
对林浩然而言,今天真是意外之喜啊!
原本他也有想过,将委员长的位置交给马世民,他的忠诚度必定会涨。
可他没想到,对方居然直接涨到100%,这确实是一个意外。
不过,100的忠诚度,他更加放心将统筹大权交给马世民了。
他站起身,走到马世民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深沉:
“世民,我们的事业,早已超越了香江这一隅之地,未来的战场在全球,我们需要一个更强有力、更高效的中枢神经系统来指挥这具日益庞大的身躯,你是我最倚重的臂膀,这个重任,非你莫属。”
他旗下大将不少,可能担任此职的,按照能力而言,确实也是马世民更加适合。
他不仅仅在怡和洋行有着丰富的高管经历,更是把如今这个庞大的置地集团管理得越来越好。
这一切,林浩然都看在眼里。
伯顿、陈寿麟、崔子龙等人虽然也优秀,但执掌的企业规模终究远比不上置地集团,他们的才能,也略逊与马世民。
至于何善恒,一生都专注于金融行业,鲜少涉及到其它领域,再加上如今都八十有加了,更不适合给他这么大的压力。
而马世民,能力不仅仅出众,更重要的是,他如今正值中年,四十多岁的年纪,可以为他效力至少二十年!
这正是独当一面、开疆拓土的最佳年龄。
“我明白,老板!定不负所托!”马世民重重地点了点头,激动的神色中带着坚定。
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委以重任的使命感与荣耀感。
这个“银河战略发展委员会”,并不是林浩然临时有的想法,而是早已经有了计划。
这三年里,从靑洲英坭开始,他收购的大企业越来越多,置地集团、港灯集团、香江电话、中华煤气等等,由于规模都不小,如果所有都合并的话,显然不合适,太过于臃肿了。
所以,一直一来,他都是任由旗下信得过的职业经理人执掌各自的企业。
虽然如今看来,是很不错。
但他一直都知道,这几家公司之间的企业资源协调,还是差了不少。
毕竟,大家更多的都是各自为了各自企业的利益着想。
而他自己,虽然都是这些企业的老板,可他自己知道自己的管理能力。
他真的过多插手这些企业的管理,迟早会出问题。
不过,由于他崛起的时间太短了。
所以,一直以来,他虽然内心有粗略的想法,但一直没有来得及实施。
而现在,他再次拿下一家香江巨无霸集团——和记黄埔。
这让他意识到,整合旗下资源、建立更高层次协调机制的紧迫性已经刻不容缓。
再这样“分封”下去,内部资源的浪费和潜在竞争将会成为制约整个“银河”发展的巨大瓶颈。
“很好。”
林浩然走回办公桌,从抽屉里取出一份装订简单的文件,封面上赫然写着《银河战略发展委员会构想草案》。
“统筹管理的核心是“战略聚焦、资源协同、风险可控、文化统一”,同时保持各集团的灵活性与自主性。
这是我这段时间初步整理的一些思路,包括委员会的组织架构、职能定位、议事规则以及近期需要重点协调的议题。
你拿回去仔细研究,结合你的经验,尽快拿出一份详细的成立方案和运作细则。”
这些,他自己自然想不出来,而是参照前世所了解的一些企业巨头的管理模式,结合当前旗下产业的实际情况,初步勾勒出的框架。
虽然粗糙,但指明了方向。
马世民双手接过文件,感受到这份草案背后老板的深思熟虑。
他迫不及待地快速翻阅起来,虽只是纲要内容,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每一个重点都足以让他受益匪浅。
显然,老板并非纸上谈兵、泛泛而谈,而是已然有了切实可行、周全缜密的规划。
尤其是翻到最后一页时,其中提及的简单化管理的4个原则,让他眼前一亮:
第一,母公司管“关键少数”,如方向、资源、风险,不插手日常运营;
第二,子集团拥有“运营自由”,只要不违规,怎么赚钱自己定;
第三,用“共享”代替“合并”,降本增效,不增加管理复杂度;
第四,用“规则”代替“人治”,比如清单、防线、价值观,减少沟通成本。
看到这里,马世民若有所思。
随即,他眼睛一亮。
作为在商业管理上有着极其强大天赋的马世民,此刻已经可以想到,凭借这种模式既能保持大集团的规模优势,又能避免“大而不倒、乱成一团”的陷阱,实现高效统筹管理。
这简直就是天才设想啊!
此时此刻,林浩然在马世民的内心中,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不仅仅是商业眼光和资本手腕的强悍,更是对企业治理本质的深刻洞察和超前布局!
虽然林浩然平时不怎么管公司的事情,可此时此刻,老板在马世民心中显得愈发的神秘与牛逼。
“老板,这,这四点原则,简直是神来之笔!”
马世民忍不住赞叹道,语气中充满了敬佩,“这完全解决了大型多元化集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世界性难题!
既保证了战略的统一和资源的协同,又充分激发了各子集团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比单纯地将和记黄埔并入置地,要高明了不知多少倍!”
他之前还为自己精心构想的合并方案被否决而略感惋惜,但现在看来,老板的格局和智慧,远非他所能及。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