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www.fpxsx.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崇祯重振大明》最新章节。

就在朱由检和王承恩谈论中书监时,外面的臣子同样在讨论。

忙着编撰新一期《科学》的张溥,向陈子龙等人感叹道:

“这翰林院真是捡了个大便宜,翰林学士竟然能兼任中书学士。”

“将来内阁大学士,多半出自他们。”

陈子龙笑着说道:

“你们看皇上对中书监的安排,是不是和内阁很像?”

“内阁是辅佐皇上的,皇上的旨意需要他们票拟,否则就是中旨,文官不会承认。”

“中书监是辅佐内阁的,内阁公文多半需要他们草拟。如果不通过中书监,同样没有效力。”

“这是不是和内阁很像?皇上故意设个中书监制衡他们。”

众人听得大笑,张溥道:

“内阁仗着票拟权掌控中枢,连皇上被他们所制。”

“现在多了个小内阁,让他们也尝尝滋味。”

“就是翰林院有了担任中书学士的权力,必然声威大震。”

“咱们的《科学》想和《翰林》并驾齐驱,还需要继续努力!”

陈子龙这下沉默了,因为把《科学》办成和《翰林》同级的刊物,也是他的心愿。

只有这样,他们科学才能在学界拥有无上的号召力。

如今翰林学士加入中书监,执掌这个小内阁,他们如何能比?

钱谦益的实学必然大盛,其他学问也能通过《翰林》传播出去。

不过也有人不担心,在内廷詹事府任职的陈仁锡道:

“翰林院权力再大,也无法约束《科学》。”

“别忘了科学院的名字是皇家科学院,这是内廷衙门。”

“翰林院是外廷衙门,皇上必然更加亲近翰林院。”

“只要咱们在论文上不出错,就没有人能打压。”

“如果论文质量比《翰林》好,还能压过他们。”

劝众人把心思用在论文上,官面上的事情不用担心。

其他人听到后点了点头,同样没为此多忧心。

翰林院千百年的名声,当然不是科学院能够撼动的,他们对现在的地位已经比较满意。

现在之所以对标翰林院,更多的是皇帝的用意。

除了张溥之外,其他人没多上心。

陈继儒这时说道:

“翰林院执掌小内阁固然势大,但是咱们科学院,也不是没有依仗。”

“天如你不是加入计发委了吗?这可是首辅亲掌、同样能号称小内阁的衙门。”

“只要科学院能掌握计发委,将来定不弱于翰林院。”

张溥点了点头,他这段时间已经明白计发委的权力。

将来大明的农工商三大产业,都要由计发委制定发展计划。

地方重大项目,也需要计发委审批。

这是一个权力非常大的机构,小内阁当之无愧。

现在内阁六大委员会设立,并且都有了印信,由首辅亲掌的计发委,或许可称之为内阁第一委员会。

他向陈继儒等人道:

“计发委和中书监都是为内阁服务的,职权确实能够相提并论。”

“而且制定计划,最重要的是数学,这就是科学的用武之地。”

“我会向韩首辅提议,在计发委设立顾问。”

“今后咱们科学院的院士,都有参与决策的机会。”

陈继儒听到这话,顿时喜悦起来。

他何尝没有白衣卿相的想法,只是皇帝对他虽然重视,却安排他去国会。

别说国会现在还在筹办,就是以后办成了,也没有决策权力——

皇帝对国会的期待是立法和监督,并没有授与其他权力。

那么能参与决策的计发委顾问就很受他的期待,陈继儒希望通过这个职位,在朝堂上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

张溥敢这样说,自然是因为他知道计发委需要人。

制定计划所需要的人才,几乎是无限的。

张溥最初还以为出出主意即可,在制定具体方案时,才明白这件事多麻烦。

尤其是皇帝的要求还很高,在短期计划之外,还要制定长期计划。

在今年的计划之外,还有三年计划、十年计划、二十年计划、百年计划……将朝廷之前的决定落实下去。

例如张溥经手的造船业计划,皇帝就要求统计各国战舰吨位和造舰计划,确定大明需要造多少吨战舰、才能在二十年内达到两强标准。

这么多吨位的战舰,又需要多少木料?木材从哪里砍伐,干燥需要多长时间?

需要的船只木料,成材时间又是多少年?砍伐补种之后,什么时候才能再砍?

像是天然成材时间需要百年的柚木、橡木,现在就要找地方种植,用于百年后造船。

这些都需要张溥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上的规划,做出各方面的安排。

和陈继儒等人提到这件事,张溥感叹道:

“我现在算是明白了,皇上为何如此重视数学。”

“造船你们知道吧?以前有人说一料一石,还有人说一料水3.45石、一料谷2.58石。”

“皇上要求细化,改用公制计算吨料比。”

“意思就是一吨排水量,平均需要用多少方木料,一方木料又需要多少树木才能砍伐出来。”

“只有确定了这个数据,才能把造船业计划定下来。”

“你们一定要学数学,这是科学的根基。”

陈子龙等年轻人听着,都记下了这件事。

他们深刻明白了皇帝为何设立科学院,并且让科学院参与朝廷决策。

不过陈继儒、陈仁锡年龄大了,已经没有多少精力学习。

但是他们见多识广,在很多方面还是又见地的。久居苏松的陈继儒道:

“听说朝廷打算发行代金券,用强制征收的徭役物资做抵押。”

“这其中的风险,你们考虑过没有?”

张溥来了兴趣,请教道:

“这有很大风险吗?”

“难道朝廷的代金券,会没人认?”

陈继儒道:

“如果一直有物资卖,百姓自然会认。”

“怕的就是你们平价采购了一堆物资,百姓却不需要,只能把代金券卖给他人。”

“如果百姓都购买某一种物资、或者有人拿着大量代金券挤兑,供销集团却拿不出来。那么代金券的价值就可能一落千丈,如同宝钞一般。”

这确实是一个风险,同为松江华亭人的陈子龙道:

“眉公,这有什么办法可解?”

陈继儒呵呵一笑,抚须道:

“老夫仔细思索,发现代金券以物资做抵押,就如同辅币券用银元做抵押一般。”

“只不过代金券抵押的物资宽泛,辅币券就是用银子。”

“物资种类宽泛能够多发行,但是也不够稳。”

“最好的办法,就是限定物资种类,只限定几种物资,百姓必须购买、而且能长期保存的。”

“例如粮食、布匹、木材、油、盐,还有煤炭、钢铁、石油等。”

“这些物资基本都不愁卖,百姓同样需要,认可它的价值。”

“反之你用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做抵押,百姓会不相信。”

这个说法,让张溥沉思起来。

他很快就认识到,这比用所有物资做抵押稳定,风险更小一些。

只是这样一来,供销集团采购的其他物资怎么办?不用代金券采购的话,难道要花真金白银买?

对于这个问题,陈继儒呵呵道:

“朝廷徭役可以征收物资,也可以转为折银。”

“你们什么物资都采购,压力实在太大。”

“那些没必要的东西完全没必要买,让他们纳银就是。”

“或者根据工人数量,让他们缴纳代役券。”

“这样代役券的价值还会更高些,会有更多的工厂买。”

张溥点了点头,非常认同这个。

朝廷采购徭役物资是要赚钱的,不能什么东西都买上来。

他已经决定向韩爌提出这个建议,重新制定相关计划。

代金券的发行也要慎重,先用基础物资抵押。最好征收的徭役物资都能在苏松期货交易所上市,方便计算价值,在必要时通过期货交易所卖出去。

他和陈继儒交流一番,看陈继儒的目光顿时不一样了。知道这位老先生虽然没当过官,见识却不一般。

他笑着继续问道:

“眉公,还有什么建议,可以都说一说。”

“改日我引荐眉公当顾问,也好做出安排。”

陈继儒笑容满面,说道:

“还真有一个建议,就是辅币券。”

“这东西以银元做抵押,稳定是稳定了。”

“但是还不够稳,最好改为金元。”

“这几年金价一直在涨,银元虽然相比铜钱也在涨,相比金子却贬值。”

“这意味着钱不值钱了,影响百姓对银元的信心。”

这个问题,让张溥皱了皱眉。他对此是知道一点的,因为内廷一直在要求把收益转为金子。

不过他没有对外透露,说道:

“我会向韩公提议的,还有其他建议吗?”

陈继儒道:

“还有就是辅币券发行量却太少,市面上比较少见。”

“想让百姓多用,老夫以为要多发些。”

“面值也应该扩大,至少要有一元、五元、十元。”

“否则大面值交易都带银元,实在太麻烦了。”

张溥闻言不语,陈仁锡解释道:

“眉公有所不知,皇上最初就打算发行银圆券。”

“只是朝廷发行的宝钞你也知道,如同废纸一般。”

“所以皇上把这件事交给国会,经过涿鹿区议会表决,就改成了辅币券。”

“辅币券的发行,是有《货币法案》规定的,朝廷也不能随意改。”

陈继儒入京时间不长,对此不太了解。

听到这个解释,皱眉道:

“涿鹿区议会制定的法案,如何用于全国?”

“现在辅币券的价值已经被人认可了,我看这个法案该改。”

“总不能一直货币不足,让百姓以物易物。”

张溥当即赞成道:

“确实应该修改。”

“多发行些纸币,朝廷也能多些钱。”

陈仁锡摇头道:

“都像你这样想,辅币券就成宝钞了。”

“到时候成了废纸,咱们俸禄的折钞又变少。”

认为现在这样就很好,反对做出修改。

陈子龙等人也知道宝钞滥发的危害,认为辅币券发行没几年,现在不适合改。

万一朝廷滥发,吃亏的是所有人。

上次皇帝提出的纸币发行办法都险些没通过,现在想要修改,估计大部分议员都不会同意。

陈继儒这时笑道:

“老夫有个办法,可以让国会同意。”

“皇上不是把发行辅币券的收益,用于给官员提升俸禄吗?”

“我看可以在修改的法案中加入这一条,发行钞票的收益,要纳入社保基金,用于给官员交社保。”

“这样以前的官员也有退休金可拿了,他们当时的俸禄可是有折钞,要用社保给他们补偿,他们不可能不同意。”

“如果有剩余的话,那就用于养士,给士人发放粮票、钞票,保障他们生存。”

“国会议员都是士人,看谁会不同意!”

张溥听到这个提议,顿时眼前一亮。

因为他知道皇帝对辅币券不满,当时打算发行的是银圆券。

而且他和皇帝交流时听到过,皇帝认为纸币和银元一比三都没多大问题,现在却只能发行十分之一。

他的科学院就被要求,调查研究发行多少纸币能维持货币稳定。

如果陈继儒的办法可行,那收益就大了。不说提升为一比三,至少能够一比一。

这样朝廷卖地收到的两千多万两银子,就能在铸造两千万枚银元的同时,印刷两千万辅币券。

财政困难将迎刃而解,再不用为几百万两银子忧心。

当然,按陈继儒的说法,这笔钱是要纳入社保基金的。

不过社保基金的钱不可能一下子花完,朝廷可以借贷,投资国有企业。

计发委规划的项目,都可以用贷款投资。他在内阁计发委,很快就能够做出政绩来。

知道韩爌在谋求连任和封爵的张溥,当即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他急不可待地拉着陈继儒,向韩爌提出这个建议。

韩爌此时想的就是立功,听到按陈继儒的建议能让自己凭空多出两千万银元使用,当即十分动心。

他按张溥的提议,向皇帝申请聘陈继儒为内阁顾问,修改《货币法案》。(本章完)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崇祯重振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