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www.fpxsx.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我要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村长王老栓,一个干瘦精悍的老头,站在一个简陋的木台子上,用力敲了敲手里的铜锣,扯着嗓子喊。

“乡亲们!静一静!都静一静!朝廷恩典,天子圣明,给咱们派先生来教识字了!这是天大的好事!从今天起,每个月逢五、逢十,晚上都到这里来,跟着李先生学认字!谁也不许偷懒,特别是你们这些后生仔!”

台下,村民们嗡嗡地议论着,脸上表情各异。

有兴奋期待的年轻人,有觉得新鲜好奇的孩童,也有不少老人摇头叹气,觉得这纯属瞎折腾。

被请来的“先生”,是邻村一个屡试不第的老童生,姓李。

他原本也有些不愿,觉得有失身份,但村里凑了些束脩,加上里正再三恳请,这才勉强答应。

此刻,他站在台上,看着下面一群大多比他年纪还大的“学生”,心里也有些发怵。

他清了清嗓子,拿起一块用木炭写了大字的木板,上面是“天地人”三个字。

“今天,咱们就先学这三个字……天,天空的天!地,土地的地!人,我们这些人!”

他开始笨拙地讲解,带着浓重的乡音。

下面的村民跟着他一遍遍地念,声音参差不齐,显得有些滑稽。

有孩子念着念着就跑神了,被自家大人拧着耳朵揪回来。

有老人眯着眼睛,使劲瞅着那木板,嘴里嘟囔着:“像个叉叉……”

尽管开端艰难,但一种前所未有的、名为“求知”的火焰,已经开始在这些最底层的民众心中,播下了微弱的火种。

类似的场景,在帝国成千上万个村庄里,以不同的形式上演着。

政策推行之初,遇到了无数的困难:经费不足、师资匮乏、村民不理解、地方官阳奉阴违……

但在朱兴明持续的高压推动和不断完善的配套措施下,扫盲运动如同星星之火,终究还是顽强地蔓延开来。

白天,百姓们在田地里辛勤耕作。

夜晚,他们聚在祠堂、谷场或简陋的学堂里,就着昏暗的灯光,笨拙地握着笔,一字一句地学习。

他们学习认识自己的名字,学习读写简单的数字,学习阅读朝廷简化后张贴的告示,学习基础的农书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开始显现。能看懂简单契约的农民,避免了更多的欺诈。

能读懂官府告示的工匠,抓住了更好的机会。

甚至有些聪慧的农家子弟,通过这扇偶然打开的门,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文化,不再仅仅是士大夫阶层的特权,开始如同涓涓细流,渗透到帝国最基础的土壤之中。

纸张的普及,为民办报纸提供了载体。

报纸的流通,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而扫盲运动的推行,则为这一切提供了可能。

朱兴明以他超越时代的眼光和强大的意志力,推动着这个古老的帝国,向着一个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方向,缓慢而坚定地转型。

他知道,这条路很长,很艰难,但他相信,唯有开启民智,方能奠定万世不拔之基。帝国的未来,终究要寄托于这些开始觉醒的、亿万普通百姓的身上。

扫盲运动的星火在乡村点燃,民办报纸的活力在街巷涌动。

大明帝国仿佛一株老树,在朱兴明这位园丁的精心培育下,不断萌发着新的枝桠,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然而,朱兴明的目光并未停留在文教与言路的表层,他深知,一个国家的真正强盛,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不断进步的技艺力量。

那些曾被历代士大夫鄙夷为“奇技**巧”的工匠之术,在他看来,恰恰是推动时代车轮向前滚动的关键。

一场旨在激发全民创造热情、推动技术革新的风暴,在皇帝的意志下,席卷了整个大明。

在短短半年内,朱兴明力排众议,连续颁布了十七道措辞恳切、奖励丰厚的圣旨,其核心只有一个——鼓励科技发明!

“朕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之圣人,亦观蛛网而制绳,察鱼翔而造舟。今特谕天下:凡我大明子民,不拘士农工商,无论身份贵**,若能格物致知,有所创制,或改良旧器,或发明新物,有益于国计民生者,经有司验明实效,朝廷必以重金奖赏,赐予殊荣!”

“设‘格物院’于京城,广纳天下巧匠奇才,专司研讨技艺,验证发明。各州府亦需留意举荐此类人才!”

“凡献利国利民之重大发明者,朕将亲授‘大明功勋勋章’,分三等,以彰其功,光耀门楣!其专利,受朝廷保护,准其独家经营若干年!”

这一道道圣旨,如同惊雷,炸响在沉寂已久的工匠阶层心头,也震动了整个社会。

那些终日与斧凿、炉火、机杼为伍,被视为“下九流”的匠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们的手艺,他们的巧思,竟然能得到皇帝如此高的认可,甚至可能获得无上的荣耀和实实在在的利益?

起初,是观望和怀疑。但很快,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并得到重赏后,巨大的热情被瞬间点燃了!

第一个引发轰动的发明,来自京城一位姓黄的陶瓷匠人。

黄师傅世代以烧制琉璃瓦为生,技艺精湛。

他家中茅厕污秽,夏日臭气熏天,深受其扰。受皇帝鼓励发明的圣旨激励,他萌生了一个念头:能否制作一个能用水冲走污物的洁具?

他苦思冥想,反复试验。首先,他需要一种质地紧密、不渗水、且能承受水冲的材质。

他想到了烧制瓷器。但普通的瓷质洁具形状复杂,烧制极易变形开裂。他试验了上百种粘土配比和釉料配方,调整了无数次窑温曲线,烧毁了不知多少试验品,几乎耗尽了家财。

关键的突破在于“虹吸原理”。黄师傅在一次清洗鱼缸时,无意中用一根皮管利用虹吸效应抽走了脏水。他灵光一闪!能否在洁具内部设计一个类似的结构,在水冲下的瞬间形成虹吸,从而强力地将污物吸走?

没错,就是皮管。

橡胶产业在大明已经形成规模,许多马车的车胎都换成了实心橡胶。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我要逆天改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