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www.fpxsx.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

“陛下可真是……出手不凡啊。”

对于李明陛下最近的“奇思妙想”,长孙无忌尽量高情商地点评道。

从杨太后所居住的后宫、到马车的驻泊地,还有一段距离。大明帝国的左右二位宰相并肩而行。

对于老同僚、老对头的抱怨,房玄龄不置可否道:

“陛下自有圣裁,我等亦步亦趋地跟从便是。”

这老房头说归说,但脚步倒是利索得很,让小他差不多十五岁的长孙无忌跟得都有点吃力了。

“呼,可是……”长孙无忌深深地喘着气:

“陛下召集百万民夫前往山西战场,也就罢了。

“可陛下还要尽收天下油脂油膏,一并运往山西。

“为了一场并不影响大局的局部性战役,竟花费这么大的血本,这……是否太激进了?”

搜刮“民脂民膏”(字面意义),这就是李明从山西前线给后方下达的最高指示。

什么脂膏都可以,猪油、牛油、菜籽油、桐油……任何能起到润滑作用的玩意儿,来者不拒。

他和房玄龄两位大明宰相今日拜访皇太后,就是为了这条政令。

这件事,让长孙无忌很是抓狂。

“只是打个仗而已,要这么多精壮汉子和润滑油干什么?

“陛下到底想在山西干什么?”

房玄龄耸了耸肩膀:

“陛下的计谋,不是已经在来信里写得一清二楚了吗?

“先以民夫荡平山头,然后……”

“是的,我知道。可是……”长孙无忌打断道:

“陛下到底想达成什么样的效果?这么做,真的能成吗?耗费巨资如果一事无成,又该怎么办?”

对于工作搭子的一连串关键发问,房玄龄还是一脸无所谓的态度:

“船到桥头自然直,等到真发生了再说吧。陛下总有他的打算。”

长孙无忌听得太阳穴一跳。

有的时候,他真的很羡慕李明“十四奸党”的原始股东们。

房玄龄也好,杨太后也罢,还有房遗则、韦待价,甚至包括他自己的好大孙长孙延在内……

他们每一个人,都对李明有着近乎盲从的信任。

不论老大出了什么脑洞大开的鬼点子,他们都能心安理得地接受、支持、执行到底。

不像他长孙无忌这个半路出家的,总是担心这担心那的,生怕翻车。

“油脂乃是金贵之物,即使在平州,也是价格不菲。

“陛下此举对战事有何影响,暂且未知。

“可是已经直接让全国油脂价格飞涨,严重影响了民生啊。”

长孙无忌旁敲侧击地叹息一声。

他这说法并不是在夸张。

虽然在大唐来客的眼里,大明是一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

但是和大明自己纵向比较,战争还是对民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油脂类产品。

大明并没有超越时代的生产力,诸如花生、葵花籽之类的油料作物也还没有传入。

所以,每年的油料产量并不可观。

市场本来就小,李明又以战争为由,突然加大了油脂的需求。

这么一番操作,哈耶克的大手果断发动,把油价托举到了高高在上的地位。

你不能只在自由市场有利于自己的时候才赞颂哈圣的伟大。

“战争总是有代价的,油价上涨算不得大问题,大明百姓教育开化,大家与国共进退,会理解陛下的良苦用心的。”

房玄龄还是一脸的无所谓。

同样的,老房也并没有夸张。

大明百姓都是李明陛下的脑残粉。

只要陛下有需要,大伙儿暂时忍受一下物价腾飞的折腾,并不是不行。

油脂又不是米粮那样的生活必需品,几天不吃又饿不死人。

只要没有发生大规模饥荒,那就都不是事儿。

大明的公民主体,原先要么是辽东半汉半夷的边民,要么是高句丽的农奴,要么是被唐王朝和地方门阀双重剥削的河北佃农。

大家伙儿都是从苦日子过过来的,只要饿不死,做菜少吃点油倒也并不打紧,没有那么矫情。

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靠李明陛下的恩情啊。

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大明百姓是不屑于做的。

“战争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所幸,在陛下的精耕细作之下,我大明基础稳固,无需长孙公多操心。”

房玄龄把长孙无忌的第二个担忧也给堵了回去。

“这……就算民怨不沸腾,可此战的巨大成本,对国家财政也是巨大的压力吧!”长孙无忌还是很不踏实。

“百万民夫自不必说,在全国范围内收购油脂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听到“财政”两字,房玄龄的表情终于掀起了一点波澜。

如果他的小儿子房遗则在现场,那掀起的恐怕就不是“一点”波澜,而得是惊涛骇浪了。

经常治国的朋友都知道,李明在大明实行的,是一套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

凯恩斯为体、哈耶克为用了属于是。

这样操作虽然给国民经济打了一针鸡血,但是也容易造成天量的财政赤字。

为了偿还战争债券,首席大“会计”房遗则左支右绌,拆东墙补西墙,已经穷尽了一切财技。

现在,李明轻飘飘一道命令,又凭空造成了更为天量的支出。

这么大一个财税窟窿,该怎么补?

“再发行一期债券吧。只要战争结束,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房玄龄支支吾吾。

这种把雷留到未来的做派,连他自己都没法说服自己。

看着老房动摇的表情,长孙无忌乘胜追击:

“动用如此巨大的成本,只是为了一场战术上的胜利。

“这么做,值得吗?”

对于同僚的这个问题,房玄龄的回答倒是一贯的:

“船到桥头自然直,李明陛下总归是有办法的。”

长孙无忌也无语了。

谈话就像鬼打墙,回到了原点。

而两人也正好走到了各自的马车前。

“长孙公,你可还有其他问题?没有的话,恕我先告辞。”

房玄龄麻溜地爬上马车,迫不及待地和同僚告别,各走各的路。

虽然两人的办公室是同一个。

“……便如此吧,为了大明的国计民生,公与在下还需要再多费些心。”

长孙无忌知道老狐狸在躲避问题,但他也知道,只要老狐狸想,他不可能再从对方嘴里撬出什么有意义的回答。

临行前,房玄龄从车窗里探出脑袋,对长孙无忌喊道:

“长孙公,你年纪轻轻就脚步虚浮,应该多吃瘦肉多锻炼,少吃油腻少烦心。”

你这是在向我传授老当益壮的秘诀,还是在阴阳我瞎操心?……长孙无忌嘴角抽搐,眼看着房玄龄的马车扬长而去。

胡来,都特么胡来!

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大明整个国家,从皇帝开始往下,都是在瞎搞胡搞!

“明明天下大势已定,山西的战况其实并不影响整场战争的战局了。

“却偏偏要在这最后一战上,倾注如此海量的资源……狮子搏兔也不是这个搏法吧!

“乱搞,乱搞!这工作谁爱干谁干!”

回办公室的一路上,长孙无忌抱怨了一路。

不过抱怨归抱怨,回到办公室以后,他还是很平静地回到了自己的工位上。

房玄龄早就安安静静地坐着了,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语气如常地问:

“关于征调百万民夫赴山西前线的调令,是否已经拟好?”

长孙无忌面无表情地回答:

“已经草拟完成。待房相审核完毕无误,便发各级州县执行。”

房玄龄面无表情地点头:“关于第六十二期战争公债……”

长孙无忌面无表情地接下任务:

“我这就起草募集说明书。”

即使心中有再多的疑问。

但既然李明陛下已经下了决定,那长孙无忌作为臣下,便只有执行到底。

这是李明与他父亲的最大区别。

李世民在下决策之前,会与心腹讨论对错得失,突出一个听劝。

而李明则完全是独断专行,不需要属下的意见,只需要属下的忠实执行。

但父子之间也有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拿定的主意,基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最后都证实是正确的。

只要结果没有问题,那就算过程再怎么离奇,终究也是……没什么问题的吧?

“近朱者赤,我也是多少沾染了‘十四党’的习气啊。”

长孙无忌无奈地苦笑。

…………

几天以后,大明各地州县陆续收到来自上峰的奇怪命令:

收集壮汉和润滑油,火速送往山西战场。

这是什么命令?这得花多少钱,对战局又能有什么帮助?

每一位地方官都对这条没头没尾、又耗资巨大的政令感到费解。

但是在执行环节,没有一位官员有二话。

他们尽心尽责地收购食油、征集民夫,不折不扣地完成上面派发下来的配额。

以平州为圆心,海量的人员和物资开始了调动。

他们如同血细胞,沿着大明在全国各地修建、如同血管一般错综复杂的驰道和运河,往黄河集中。

黄河岸边,成千上万的民夫、脚夫和船员整装待发。所有的资源将在这里统一装船,逆流而上,向山西方向进发。

大明仿佛一个完整的机体,忠实地执行着头脑发出的指令。

…………

“儿臣拜见母后。”

“……母后。”

安顿在平州的数日之后,李承乾和李治依照约定,共同来到杨太后的下榻处请安。

李承乾的这声“母后”说得扭扭捏捏,相比之下,礼学家李治就喊得理直气壮多了。

虽然大唐的皇帝和皇储喊首席逆贼的母亲为“母后”,听上去有些怪怪的。

但是杨太后此时顶着的头衔,是正儿八经的大唐太上皇李世民之正妻。

还真是他俩名正言顺的“母后”,名义上的。

“请坐吧。辽东苦寒之地,二位屈尊在此,可还住得习惯?”

杨太后满面春风地招呼着二位,让下人替二位贵客看茶。

“谢母后。”

太后态度随和,两位“儿臣”可一点也不敢放松,僵硬地各自落座。

因为他俩面前的这位妇人,不仅是名义上的皇太后。

更是实质上的大明女皇。

他俩算是看出来了,李明带兵出征,就由杨太后负责看家。

凡军国大事,二位宰相在达成一致以后,还须得到太后的首肯。

太后和家臣,形成了稳定而微妙的互相制衡关系。

加上李明亲自设计的、复杂精妙、除了他本人无人能驾驭的官僚体系,直接避免了一方独大的可能性。

这才是李明敢放心御驾亲征的**基础。

至于杨太后能否起到牵制房玄龄、长孙无忌两条老狐狸的作用,李承乾和李治不知道。

但他俩知道,只要杨太后有这个心,他俩多半是见不到明天的太阳的……

“呵呵,你们不必如此拘束。”

杨太后捂嘴微笑,开门见山道:

“李明特意交代过,务必保护皇族的周全,尤其是二位‘生命安全’。”

真是用最温柔的语气说出最恐怖的话,两人闻言,哪敢放轻松,身体绷得更直了。

交代完了该交代的事,似乎是感到气氛有些凝重,杨太后换了一个话题:

“二位在平州住得可习惯?说来惭愧,如二位所知,大明的皇帝陛下并不是一个喜欢讲究排场的人。

“所以,皇族的居所可能未必有太极宫那么堂皇,还请二位见谅。”

杨太后还是说得保守了,这里的住处何止是“没有那么堂皇”。

和太极宫一比简直是寒酸。

以至于她自己都没好意思自称“皇宫”,只是笼统地称之为“居所”。

李治还是反应快,立即答道:

“与民同甘共苦,颇有汉文帝之风。我们的父皇最是推崇汉文帝。”

杨太后对这个满分答案微微点头,道:

“居所虽小,但平州很大。二位若是不嫌弃偏远,可以在城内多走走、多看看,领略与关中不同的风土人情。”

李承乾注意到了这句话里暗含的意思:

“母后是说,吾等可以出入此地?”

杨后掩嘴微微一笑:

“何出此言?二位当然可以自由出入。阿兕子来平州的第二天就满城转悠了。”

两位老哥惊讶地互视一眼。

难怪,这几天都没怎么看见李明达的人。

那姑娘还真是……随遇而安啊!

“谢母后,谢李明……陛下宽大为怀。”

李承乾诚恳地一拜。

确实,他现在的衣食住行虽然远比不上在大唐时那般排场,但和大明本身的皇族——也就是李明和杨太后——基本是平等的。

他甚至还享有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虽然,不必多说也知道,暗中一定又很多暗哨在“保护”着他。

对一名亡国之君来说,对一个本应上刑场的期货死人来说,能有这样的待遇,夫复何求?

不好说李明这么做,是出于兄弟手足之情,还是纯粹没把他俩放在眼里、压根没觉得两位哥哥会对他的家庭帝位构成任何挑战。

但是从结果上看,总还是双赢的。

“二位何必如此见外。”杨后温婉地笑道:

“我们都是一家人。”

不管这句话是否出自真心,李承乾和李治仍然大受触动。

僵硬的氛围不知不觉柔和了下来,三人自然而然地聊了起来。

“居然还有这件事,韦珪变成了这幅样子?”

杨太后捂着嘴叹息。

李治忍住捧腹大笑的冲动,作沉重状:

“是啊,自从那天与母后惊鸿一瞥以后,韦姨娘便时而颐指气使,仿佛是天地的主宰一般;又时而卑微怯懦,如同最低**的蝼蚁。

“好像两个灵魂,被囚禁在一副躯壳之中似的。”

听上去,似乎李唐皇族内部又经过了一系列的宫斗,韦珪是斗败的一方,被整成了精神分裂。

也是,在确定李承乾、李治的生命威胁被解除以后,韦珪岂是他俩的对手?

“竟然还有此事,真是令人扼腕。”

杨太后感到真诚的惋惜,就像看见路边被马车碾过的死猫一样。

“看来你们来到平州之后,还是发生了不少事啊。”

李承乾立刻接上话茬:

“儿臣发现,平州的气氛相比我们初来乍到时有些变化,百姓似乎在忙碌着什么。

“难道在我们来到此地以后,也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对于这个问题,杨氏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

“与韦妃失心疯相比,并不是什么大事。”

话已至此,李承乾和李治便不好多问了。

他俩还是很有比数的。

不论杨太后嘴上说得再好听,但是双方心里都很清楚,他俩只是俘虏。

身为俘虏,如果乱打探人家的军事机密,那就不礼貌了。

就在两人以为谈话到此为止的时候。

便听得杨后淡淡地补了一句:

“我们只是,准备铲平晋阳而已。”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