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
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初一,大明皇帝朱元璋颁布诏书,日国即灭,增设四大行省以治其地。
四大行省分别为:宁海、东瀛、扶桑、安洋。
宁海行省以原日国九州岛为主,外加本岛的广岛以西(含广岛在内)这一小部份,以及四国岛靠西的一小部分(全岛三分之一)。
又从乐浪行省西南划出一小部分,差不多相当于原高丽国全罗道的四分之三。
对马岛亦归入宁海行省辖境,但瀛州岛则依旧归山东行省管辖。
省治设在宁津(原日国福冈)。
东瀛行省辖境则包含原来日国的四国岛东部(全岛三分之二)。
又以京都、大阪的中间点往东北去至后世的水户,将本州岛的东南部划入东瀛行省辖境。
省治设在汤池(原日国名古屋)。
扶桑行省则主要是本州岛南部的西北部分,西至广岛(不含广岛)、东至长野(不含长野)。
省治则设在旸谷(原日国京都)。
安洋行省辖境便是扶桑、东瀛两大行省以北的本州岛部分了。
省治设在长宁(原日国宫城)。
诏书发布之后,朝廷随即下达一系列的“任命书”,于是一大批官员得以升官,东渡到四大行省赴任。
至此,大明许多官员先一步从灭日之战得到了好处,朝野之间对灭日自是更加的赞扬了,零星的异声都被淹没在官吏军民的欢庆声中。
至于说,按照刘宽的提议往四大行省派去由刑部、督察院、锦衣卫组成的“三司”查惩原日国犯罪之贵族、武士,朱元璋却是没急着办。
当皇帝二十几年,他很清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日国方定,大明朝廷、官方还未能让日国黔首有多少信任,即便大明不怕日国贵族、武士揭竿而反,可总需要日国黔首出人乃至出证据告日国贵族、武士吧?
在大明官府还未对当地有多少了解,未能获得当地黔首多少信任时,这件事可没那么容易办。
所以,这件事朱元璋与朱标的意思都是稍慢些来。
而在增设四大行省的一个月后,朱元璋又将另一件大事昭告天下:他将在年尾退位为太上皇,由太子朱标继任新帝!
这道圣旨一出来,朝野轰动,一时连灭日及增设四大行省的事都没什么人议论了,都在议论朱元璋退位之事。
京师,某栋中档酒楼内。
“你们说,当今那位为何要退位?难不成是身体出了问题?”
“算一算,那位应该六十六七岁了吧?坐在那个位子上日夜操劳,六十多才身体出毛病,已经算厉害的了。你看看历史上那些坐龙椅的,有几个活到六十岁的?”
“这倒也是——不过那位是真龙天子,肯定跟寻常皇帝不一样。就是不知道,那位退下去后,朝野会有什么变化。”
“我觉得肯定是往好的方向变化——太子可是比那位宽仁得多,也许咱们的好日子真的要来了。”
“哈哈哈,那咱们为此干一杯,庆祝庆祝?”
“嘘,小声点,当心被锦衣卫听到。”
“···”
其实被锦衣卫听到也没什么,这么大的事,京师内外很多人议论,锦衣卫人手再多,也只能监听一部分。
另外吗,他们只能将与此事相关的舆情汇报上去,而无权抓捕议论之人。
皇宫。
奉先殿。
朱元璋、朱标、朱雄英正在开小会。
朱元璋笑着道:“从锦衣卫这几日汇报上来的情况看,朝野对咱退位之事虽然震惊,但并非不能接受。而且,从一些人的言语看,标儿你很得人心呀。”
朱标虽知道朱元璋这话没别的意思,但还是有点担心,道:“儿臣再得人心也不能跟父皇相比。”
朱元璋摇头,“你就别谦虚了,咱治理国家确实严厉了些,但也是必须——当年蒙元治国以宽,是为亡国缘由之一。”
“咱初建大明,不仅要以蒙元为鉴,更要扫清蒙元留下的遗毒,治国不严厉不行。”
“如今天下承平二三十载,蒙元遗毒也清除了不少,等到你即位,在治民方面确实可以稍稍宽松些。”
“但是对待官吏,还是不可放松丝毫——那官场的蠹虫简直就跟田地里的杂草般,除了一茬,一段时间没留神,便又冒出一茬,必须时不时地清理,才能保证吏治大体清明。”
朱标点头,“儿臣一定谨记父皇教导。”
朱元璋又道:“至于其他的,如发展科学、科技,继续推动工业发展,持续发展教育,优化**、民生的各方面改革,这些本就由你在主持,咱就不多说了。”
“咱想说的是,咱大明如今疆域如此广大,想要统治牢固,就必须大力发展交通、通讯。”
“唯有这两样足够发达,咱们才能及时掌握地方情况,若是按理出现叛乱,才能及时出兵扑灭。”
“当然,健全文官武将的委任、轮值制度,也很关键。什么人在什么职位上能坐多久,你心里要有个数——即便是再信任,也不能给予其谋反的机会。可明白?”
朱标郑重点头,“儿臣明白。”
随即,朱元璋看向朱雄英,道:“雄英,等咱退位后,你就是太子,要用心协助你父亲处理国事。”
“若是政见上与你父亲有什么不同,不要憋在心里,当讲出来——讲出来后,至多就是挨你父亲一顿骂;若憋在心里造成隔阂,那才不好。”
“另外,切莫让小人钻了空子,来挑拨你们父子俩的关系,可明白?”
朱雄英微微一笑,“孙儿明白,皇爷爷放心吧。”
朱元璋也露出笑容,道:“你小子到底年轻,看着比你父亲有朝气多了,做什么事也很有自信。”
“但咱还是得多嘱咐一句:自信是好事,但万万不可自负。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如果反对声音太多,就多思考自己是不是错了,莫要一意孤行。”
朱雄英心想:论固执和一意孤行我哪儿比得上您呀。
面上却是郑重点头,应道:“孙儿谨记皇爷爷教诲!”
朱元璋道:“还有件事,等明年过完正月十五,咱便准备带着后宫诸妃搬到凤阳去住。”
朱标、朱雄英听了面面相觑。
随即朱标赶紧道:“父皇不可——父皇纵然退位,那也是太上皇,是儿子的父亲,儿臣怎敢让父皇搬到凤阳去?”
“况且,凤阳皇宫并未完全建成,城中各项设施也远不如京师,还未通电。父皇及诸位娘娘大多年老,岂能到那里去受苦?”
朱雄英也跟着劝道:“皇爷爷,如今宫中还够住,您又何必搬出去呢?”
朱元璋摇头,“咱都退位当太上皇了,却还霸占着后宫,那像什么样子?”
“再说了,你父子俩住的春和宫、慈庆宫太小太挤了。标儿如今才几个妃子?雄英你又几个妃子?”
“若是没有足够的宫殿,你们如何多纳妃子,多生孩子?咱可是盼着多抱几个孙儿、重孙呢!”
说到最后,朱元璋笑着露出期待之色。
听了这番话,朱标、朱雄英便知道朱元璋并非假意,而是真想搬出去,而且主意已定,很难更改。
朱标遂道:“那趁着还有一个来月的功夫,儿臣让天工院、工部派人将凤阳皇宫修缮一番。先铺设好供暖设施,待来年再让天工院给那边的皇宫通上电。”
“可以。”朱元璋点头,“不过咱将来可是打算四处游历一番的,多半不会在凤阳皇宫常住,不必为此事耗费太多钱粮。”
“儿臣明白。”
朱标口中这么答应,心里却想着,一定要把凤阳皇宫修缮得好好的,让朱元璋及后妃能够舒服养老。
若连这点钱粮都舍不得,他可就是真的不孝了。
朱元璋又道,“咱今日要说的最后一件事——咱出去游玩时想带两个孩子在身边解闷,但不论是你那些个弟弟,还是雄英的几个弟弟,都不太合适。”
“咱很喜欢长安、若月两个孩子,你看能不能跟刘宽、蕙兰说说,让这俩孩子陪咱一段时间。”
朱元璋虽没说带朱标的弟弟或朱雄英的弟弟为何不合适,可两人却都明白。
昔年秦始皇出巡,经常将胡亥带着,以至于最后半途身死,让赵高、李斯矫诏拥立胡亥,杀了扶苏。
虽说大明储君制度要比秦朝完备多了,且朱元璋是以太上皇的身份出巡,不太可能出现胡亥那种事。
可朱元璋在大明皇位传续方面显然不想有一丝意外,所以,才想到带刘宽的两个孩子——他也确实喜欢长安、若月这对儿龙凤胎。
然而,朱标想了想,却道:“父皇,长安、若月今年才六七岁,等到明年也才七八岁,如此年幼,跟您一起外出游历会不会不太方便?”
朱元璋道,“咱出去游历远的地方坐火车,要么乘船或坐马车,即便不能通车的地方,也会骑马,又有诸般随从照顾,有什么不方便的?”
朱标见朱元璋有点不高兴,只好道:“那好,回头儿臣便跟妹婿和三妹说说这件事。”
这年头,要带着亲戚家七八岁的孩子出远门,别说他是太子,就是他当了皇上,也是不好开口的。
但朱元璋就这点摇头,他当儿子的不能不满足。
一旁的朱雄英却在羡慕:长安、若月那俩孩子真是好运气,能跟皇爷爷游历,得其言传身教。
可惜我家文垚(朱雄英嫡长子)才两岁,若是再年长几岁,倒是可以让他跟在皇爷爷身边,好处简直不要太多。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