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
刘宽并未对老朱父子三人对党派的发言做出什么评价,因为这事他不好说。
待三人都讲完,他才对天启朝做总结性的讲述。
“朱由校在位约六七年,建州女真相继攻占了沈阳、辽阳,几乎占领了辽地大部分地区。”
“此外,西南土司奢崇明、安邦彦先后叛乱,后世史称奢安之乱,爆发于天启元年,结束于崇祯二年。”
“虽然最终被平定,可这十年间,大明朝廷调动了数十万军队,无数钱粮,贵州很多地方几乎打成了白地,四川、湖广、云南也受到颇大影响。”
“有人认为,大明之所以应对建州女真屡次失利,也有太多力量被奢安之乱牵扯的原故。”
“并且奢安之乱进一步加深了大明朝廷的财政问题,百姓也因为税赋加重,生活变得越发困难,甚至活不下去,揭竿而起。”
“因此,天启年间还在山东、河南地区爆发了白莲教之乱(起义)。”
“到了崇祯元年,陕西百姓也因为活不下去,纷纷揭竿而起,掀起了明末农民军的狂潮。”
“除此外,天启年间还发生了一件怪事,或者说疑案···”
又来疑案?
如朱标、朱棣,虽然对晚明时期的奇葩事有些受不了,却还是难免好奇。
朱元璋就淡定多了,只待刘宽往下说。
“天启六年,北京王恭厂火药库发生了一场在当时而言极其恐怖的大爆炸,后世人称之为‘王恭厂大爆炸’或‘天启大爆炸’。”
“根据后世估算,其爆炸威力相当于219万斤黑火药同时爆炸,波及数条街道,长三四里,周围(范围周长)十余里的建筑都被毁坏。”
“由各方面汇总的数据推算,大概毁坏了上万间房屋,死伤者多达数万之众···”
刘宽还没说完,老朱、朱标、朱棣便已经被震惊到了。
威力相当于两百多万斤黑火药爆炸?
想想就恐怖!
而刘宽所说的爆炸毁坏建筑范围、死伤人数,无疑也证明了这点。
现在他们最想知道的是,这场爆炸究竟怎么发生的?
按理来讲,元末、明初储存火药都知道分开储存,不会全部集中于一个库房乃至一个区域。
所以,即便是一处库房火药因意外爆炸,或是人为引爆,也不太可能引发如此恐怖的大爆炸。
除非有一队人,同时潜入当时北京那片区域存放火药的库房,并绝大部分人都同时引爆。
又或者,有人利用职权之便,私下里先将这么多火药运送到一起,再让人引爆?
一时间,老朱三人不禁猜想起来,并觉得这天启朝也莫名诡异起来。
朱元璋耐不住性子,回过神干脆直接问:“刘宽,这大爆炸可是人为?”
刘宽摇头,“天启大爆炸因何发生,对后世而言还是一个谜。但后世一些专家学者,综合各方面史料考据推测,认为是自然现象巧合叠加所致的可能多过人为。”
自然现象叠加所致?
朱元璋皱眉,“为何这么说?”
刘宽道:“陛下听微臣讲完便知——首先根据各种史料记载,这场大爆炸本就不像是单纯的火药爆炸。”
“虽然相当部分人怀疑是当时的后金或山东白莲教派奸细入京引爆了**库,但若仔细推论,都与事实不大相符。”
“这次爆炸威力相当于两百多万斤黑火药,但黑火药却是由硫磺、木炭、硝配置而成。当时的王恭厂虽负责配置火药,却不可能配好这么多火药存都存放在相近的库房。”
朱标、朱棣闻言点头。
朱标曾负责过军工厂事务,朱棣更是常年带兵打仗,都对火药了解颇深。为了安全起见,基本不会将大量配置好的火药存放在一起。
天启年间朝廷再混乱,想必在这种事上也不太可能犯大错——毕竟那王恭厂在京城,不是在别的地方,一旦出事,可能不少文武大臣都会殃及其中。
“另外,根据多方史料记载,爆炸前、爆炸时、爆炸后都出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绝不像是普通的火药爆炸。”
“例如当时邸报记载,在爆炸前一天夜晚,便瞧见数百团萤火漂浮于空中,汇聚在一起后大如车轮。”
“而在当日爆炸前,曾有人听见地下传来古怪的声响,又有大火球腾空而起,飞蹿而出,随即大爆炸发生。”
“且爆炸时大地巨震,天色猛然昏如黑夜,震感则传到了数百里之外。”
“更古怪的是,当时受大爆炸影响的范围内,绝大部分人都是活活震毙,即七窍流血、身体完好。不仅如此,这些人不论男女老幼,皆衣物离体,寸丝不挂!”
这么奇怪?
听到这里,老朱、朱标、朱棣的好奇心占据了主导,因为他们谁都没见过上百万斤黑火药爆炸,自然不知刘宽所述的那些景象是否合理。
“后来,专家们对比了后世近代发生于北海西北的‘通古斯大爆炸’,认为天启大爆炸很有可能是一次‘大规模空间等离子体爆炸性符合并伴有地内等离子体符合放能’事件。”
老朱三人听了都是一脸呆滞。
刘宽后面那句话,每个字单独拿出来他们都懂,可放在一起他们真不懂什么意思啊。
刘宽并不意外——其实他也不太懂。
于是道:“陛下可将其以理解为‘可燃气体’、‘地震’及火药爆炸一起作用出来的复合大爆炸——真理解不了也没什么,只需知道它是一种自然现象就行了。”
朱元璋微微点头,随即便问:“这种复合大爆炸发生的次数多吗?是否能提前预知?”
刘宽道:“这类自然爆炸事件几乎都是偶发,条件极为苛刻,次数自然很少——据微臣所知,近千年有记载的似乎也就‘天启大爆炸’及通古斯大爆炸而已。”
“至于说提前预知,就得看当地官吏、百姓是否警惕了。一般而言,有的自然灾难有预兆,也有的没有——看运气吧。”
朱元璋皱眉,对刘宽的回答不太满意。
他于是直接问:“那历史上京师可曾爆发过这类自然灾害?”
刘宽明白朱元璋口中的“京师”指南京,便摇头道:“没听说过——南京在历史上遭人祸倒是有好几次,但真没什么遭遇惨烈自然灾害的记录。”
“这便好。”朱元璋松口气。
朱标也是如此。
朱棣则在暗想:看来回燕国后得设立一个类似钦天监的机构,专门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即便不能提前预知自然灾难,也不能等灾难临头还懵懂无知。
这时,朱元璋忽然想起一件事。
“对了,那天启帝朱由校是怎么去世的?他十五六岁即位,在位六七年,离世时岂不才二十二三岁?”
刘宽道,“回陛下,天启帝去世因由与正德皇帝类似——大概是在天启五年时,朱由校祭祀完毕后在客氏、魏忠贤等人陪同下,到西苑湖中游船戏耍。”
“据说他在大船上饮酒后,又带魏忠贤及两名小太监泛小舟到湖中央戏耍,结果被狂风吹翻小舟落水。”
“他虽然被救起,却因这次落水受到惊吓并落下病根,多方医治无效,身体每况愈下。”
“后来阉党一派的兵部尚书霍维华进献一种名为‘灵露饮’的仙药,因其口味甘甜可口,朱由校便天天应用,以至于逐渐浑身水肿,卧床不起。”
“至天启七年八月,朱由校感觉时日无多,自己又没有儿子,遂召集群臣,下诏立朱由检为储君,并在十日后驾崩。”
朱元璋虽然猜到,朱由校二十二岁就丧命原因必然不简单,可没想到竟然又是一个有些奇葩的死法,甚至可以说是作死。
他气呼呼地道:“那朱常洛沉湎女色、不知节制,以至于大病,又误信奸人,服用所谓仙药红丸,最终丧命。”
“这朱由校竟不知引以为戒,以皇帝之身,游湖泛舟弄险,居然也相信什么仙药,早早葬送了性命——这父子俩真是一个比一个糊涂!”
“另外,这朱常洛、朱由校病故之事中,太医竟似乎都束手无策?竟让皇帝寄希望于佞臣进献的什么仙药,实在是无能!”
“怪不得之前雄英上奏,说咱大明医学仍需改革,乃至进行颠覆性的革命——医者如此无能,岂不叫人失望?!”
听到这里,刘宽担心朱元璋对医者或者说传统医学产生太大偏见,便想劝解一两句。
结果朱标抢在他前面道:“父皇,这世上本就有很多病症医者难解——想必到了医学发达的后世也是如此,又何况如今呢?”
刘宽赶紧道:“陛下,医学发展确实需要很长的时间,又需要以化学、生物等行业的发展为基础,只能循序渐进,急切不得。”
朱元璋也知道他这样对医者有些苛求责备了。
只是,想到马皇后的病逝,他就心痛。
轻叹口气,朱元璋道:“从嘉靖、万历、泰昌、天启,这些人病逝多少都跟所谓的仙药沾了关系,甚至就连那隆庆皇帝可能也有此类行为。”
“由此可知,若正经大夫都治不好的病症,却寄希望于所谓的‘仙药’,尤其是那些佞臣、谄媚者主动进献的‘仙药’,不仅于身体无益,反而会加速病亡。”
“标儿,你回头得在《皇明祖训》(秘册)中记明此事,让后世子孙定要引以为戒,切勿相信所谓的‘仙药’!”
“是!”朱标应下了。
朱棣、刘宽听了却神色各异。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