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
朱标见状也劝道,“父皇,兴许是四弟哪位后人改的,未必就是他呀。”
朱元璋哼道,“就算是他后人更改的,难道不是他的过错?!”
朱棣听了欲哭无泪,无话可说。
好在朱元璋并没有真的下来揍他。
刘宽见朱元璋训斥完,才继续道:“万历因不待见朱常洛,一直找各种借口推脱,不找老师给朱常洛开蒙,直到朱常洛十三岁时,万历才在群臣的压力下,找了一位老师教其识字读书。”
“朱常洛虽不受万历待见,可有李太后护着,也不至于过得太差。”
“可其生母王氏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被封为妃子后却如同打入了冷宫,既见不到万历,也见不到儿子,整日以泪洗面,最后哭瞎了双眼,等到万历三十九年便去世了。”
“而朱常洛虽然在万历二十三年得封太子,可地位并不稳固。一则万历依旧独宠郑贵妃,二则朱常洵虽然被封为福王,可却迟迟不去就藩,逗遛京中。”
“因为郑贵妃还在暗中谋划废除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扶她儿子朱常洵上位。甚至有传言,说郑贵妃一直图谋杀害太子,所以朱常洛其实一直活在恐惧之中。”
“郑贵妃是否真的谋害过朱常洛后世人不知道,但历史上却发生过一件奇案,也即是晚明三大疑案之一的‘梃击案’。”
梃击案?
老朱、朱标、朱棣听了都心中一动,暗想:该不会是那万历当庭杖责太子朱常洛吧?
“大概是万历四十三年,一个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枣木棍闯入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中,见人就打,伤及守门将士、宦官多人,一直打到了正殿前的廊檐下,才被几名宦官抓获。”
“后来此人供认,说是受郑贵妃手下的两名宦官指使。大臣们要求追究此事,郑氏则向万历哭诉,又向朱常洛跪求谅解,最后竟以判定张差是疯子为结果,只杀张差于菜市。”
“一个月后,万历又命令太监杀死张差指控的两名宦官,此案遂无从查起。”
听到这里,老朱没有发怒,却面色阴沉。
朱标、朱棣则是目瞪口呆。
大概是担心又被骂,朱棣主动吐槽道:“一人竟能凭借一杆枣木棍打到入太子宫中,险些伤到太子,这万历朝宫禁是开玩笑的吗?”
“如此松弛,若是有一总旗精锐,岂不是能轻松杀入宫中刺杀皇帝?!”
朱标道,“四弟,也许是有人故意放那人入宫也说不定。”
“郑氏?”朱棣貌似更怒,“一后宫妃子不仅干政,还敢谋杀太子?她想做什么?当武曌不成?!”
“行了,别装模作样地吼吼了。”朱元璋开口道,“依咱看,此事无非两种可能。要么是郑氏仗着万历宠幸,又不够聪明,真的暗中授意手下宦官找人袭杀那朱常洛。”
“要么就是外朝官员为扳倒郑氏,找了张差这么一个人出来,又买通了负责宫禁之人,甚至是买通了郑氏手下的那两名宦官,才弄出这么个‘梃击案’出来。”
听朱元璋这么一分析,朱标、朱棣都觉得毛骨悚然。
然后朱棣就忍不住喃喃道:“万历朝外臣力量竟大到了这种地步吗?竟胆大至斯?”
朱元璋哼道,“若是第二种可能,那些文臣代表的士绅群体确实很胆大,但若说他们力量多么强大就可笑了——他们若真的力量强大,就不会搞这种阴谋诡计,而是直接起兵造反了。”
“当然,那郑氏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又蠢又坏,真让她与福王当了大明的家,说不得大明江山没得更快。”
朱标、朱棣都陷入沉思中。
这时刘宽道:“其实后世对‘梃击案’也有猜测,大抵跟陛下刚才分析的差不多。至于事实如何——除非穿越到那时严查,不然只能成为谜题了。”
“几年后,万历驾崩,三十九岁的朱常洛终于得以即位。”
“他在位虽仅有一月,除去后来生病的时间甚至不足一月,但出台的政策并不少。”
“主要是按照朝臣的建议废除矿税,免除各地榷税,撤回万历派往各地的矿税太监,又增补阁臣,还从内帑发银百万两犒劳辽东等边镇将士,令朝野为之感动。”
听到这里,老朱、朱标、朱棣不仅不感动,反而心一沉。
此时三人心里都一个想法:完了,这个朱常洛多半是被文臣给教傻了。
刘宽则继续道,“根据后世《国榷》、《罪惟录》等明代相对可靠点的史书记载:大概在朱常洛登基十日后,郑贵妃便向他进献侍姬八人,然后泰昌皇帝便沉湎女色,甚至有传言其‘夜御八凤’。”
夜御八凤?!
而且郑贵妃一个太妃,向新帝进献侍姬,这什么鬼操作?
让令老朱、朱标、朱棣无语和不解地是:朱常洛竟然还敢接受!
他不知道之前郑贵妃一直想除掉他吗?
又或者,他以为自己登基后,郑贵妃就对他不具有威胁了?或者说不可能再谋害他了?
“在郑氏进献侍姬后没几日朱常洛就病倒了,然后司礼监秉笔兼掌御药房的太监崔文升便向朱常洛进献‘通利药’大黄,大概相当于泻药。”
“然后接下来的一昼夜朱常洛连泄三四十次,直接泄到病危的程度。这时朱常洛生母外戚王氏、太子妃外戚郭氏得知此事,便向朝臣哭诉,说‘皇帝病危都是崔文升进错药的缘故’。”
“朱常洛也感觉自己不行了,于是召勋贵、阁臣等人进宫,交代后事。”
“令后世人迷惑不解的是,大臣们也认为是崔文升进献的药有问题——朱常洛当时疲劳过度患病,需要温补;可崔文升反而进献泻药,明显居心不良,说是故意谋杀皇帝也不为过。”
“可根据那些史书记载,朱常洛竟然认为崔文升不通药理,是无心之失,在交代后事期间让人将崔文升贬到南京去了事。”
???
老朱、朱标、朱棣脑门上再次冒出一连串的问号,而且个个目瞪口呆,显然对此事惊呆了。
朱棣忍不住道:“这朱常洛病糊涂了么?竟然就这么放了有极大嫌疑谋杀他的凶手?!”
朱标回过神来也是一脸不解。
这时刘宽忍不住微笑了下,道:“燕王殿下可知这里面还有一件更诡异的事?”
“何事?”
刘宽:“那崔文升本是郑贵妃身边的太监,而且属于亲信,可朱常洛登基后,却将崔文升提拔为秉笔太监到身边服侍,并信任有加。殿下说诡异不诡异?”
朱棣感觉自己脑子转不动了,完全想不明白这里面的情况。
这时朱元璋沉声道:“要么就是这朱常洛真的单纯且愚蠢,认为自己跟郑贵妃和好了,不再有利益冲突,为示信任,才提拔崔文升加以重用。”
“但如果是这种情况,他在吃了崔文升的药病重将死,也该知道这人有意害他,并且可能是郑贵妃授意。”
“那么正常来讲,他不可能只是将崔文升赶去南京——一个太监,他作为皇帝一句话就可以杀了,甚至不需要什么理由。”
“他又没有被宫人隔绝对外,这点从他最后能联络到外戚,召集外臣进宫交代后事便可以证明。”
“所以,另外一种可能性更大——这崔文升表面是郑氏的亲信,可实际却是朱常洛的人,或者说是当初支持朱常洛为太子那些士绅的人。”
听到这儿,朱标忍不住道:“父皇,若崔文升是朱常洛和朝臣这边的人,那他为何要谋害朱常洛?”
“朱常洛登基后不是表现得很信任朝臣,并且按照朝臣们的想法,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士绅的政策吗?”
像什么撤销矿税、榷税,明显就是有利于士绅群体的——地方上什么人能开矿及做专卖门类的生意?不就是那些士绅、大地主么?
要不然朱常洛颁布这政策后,朝野怎么会感激涕零呢?
这个道理在场四人都懂。
朱标的意思也很明显:这样一个皇帝难道不是士绅群体所需要的吗?为何又要杀他?
此时朱元璋老眼变得格外明亮,微微一眯,闪过一抹寒光,平静地道:“刘宽所说都是通过后世史书得来,可史书却是人写的,所以其记载之事未必为真。”
“更不必说,有些事必然是史书没有记载的——假如朱常洛只是利用士绅群体的支持登基,先应他们所求,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士绅们的政策,可实际上却是想等真正掌权后,便重新颁布万历年间的税收政策,甚至更加严厉呢?”
听到这里,朱标、朱棣都不禁带入到万历末年、泰昌年间的朝局中,一时只觉得波云诡谲,危险无比。
随后,朱标忍不住道:“若朱常洛真有父皇说的这种想法,有些聪明,那士绅群体又是如何知晓他真实想法的?”
朱元璋道,“自是因为一个人。”
“崔文升?!”朱标、朱棣异口同声地道。
朱元璋点头。
这下,连一旁的刘宽都听得汗毛直竖了。
他是真没想到,仅凭着历史书中的寥寥几段话,老朱竟然就推测出一个这么波云诡谲的朝局,并点出了崔文升这个关键人物。
朱元璋此时哼了声,道:“那郑氏认为崔文升是她的人,而朱常洛则以为崔文升是他安排到郑氏身边的内鬼——有可能在他成太子前,及作为太子期间,崔文升真的为他提供过郑氏身边不少消息,让他躲过郑氏的一次次谋害。”
“所以,朱常洛对崔文升信任有加,才在登基后将其提拔为秉笔太监建掌御药房,视作绝对的亲信,对其进献的药物也毫无怀疑。”
“可实际上,崔文升始终是士绅的人——多半是当年士绅中某人选中了崔文升,控制了其家人,送崔文升入宫,并帮其先取得朱常洛信任,再将其送至郑氏身边,又助其成为郑氏亲信。”
“也正是朱常洛对崔文升绝对信任,才有很大可能向其吐露治理天下的真实想法。”
“当然,也可能是士绅中有人本就怀疑朱常洛,让崔文升稍加试探便给试探出来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在士绅们看来,朱常洛将来真正掌握皇权后会比万历更难对付,至少也是第二个万历,甚至有可能是第二个嘉靖。”
“他们不希望见到第二个万历,更不希望见到第二个嘉靖。那么在朱常洛真正掌握皇权前,将之除掉便是最好的办法。”
“更不用说,还有郑氏那个蠢女人可以利用,可谓一箭双雕了。”
听朱元璋“还原”出“真实”的泰昌朝局,刘宽、朱标、朱棣只觉得汗毛都竖了起来,甚至嗓子都变得干涩。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