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
得出自己陵寝被挖的结论后,朱元璋淡定不了了,直接伸手触屏,暂停了视频。
有的人看得正入神呢,不明白朱元璋怎么忽然暂停了视频,不禁奇怪地看过来。
朱元璋确实盯住了刘宽,问:“刘宽,你老实交待,咱的陵寝在后世是不是给挖了?也就是你之前提过的那什么考古发掘。”
刘宽听了一愣,回过神来,才意识到朱元璋在担心什么。
他当即道:“陛下可记得,微臣之前提过,穿越前到南京来是游玩的,因此去了很多南京的名胜古迹。”
“因为微臣是明史的业余爱好者,所以专门去参观了明孝陵——孝陵是历史上陛下为陵寝取的名字,它是陛下与皇后娘**合葬墓。”
虽然当着活人的面谈他们的陵墓有点不吉利,但此时刘宽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再说了,这话题是朱元璋起的头,怪不到他。
朱元璋此时并未去想吉利不吉利的事,而是道:“孝陵,这确实是咱心里想好的名字,与皇后合葬也是咱预定好的事。”
“不过你别磨叽了,既然去参观过咱的陵寝,就直说它是不是被挖掘了。”
马皇后担心朱元璋迁怒刘宽,便道:“六百年后你我都是作了古的人,重八你又是大名鼎鼎的开国皇帝,后世便是发掘陵寝考古也正常——这也算咱们为后世考证明史做贡献了,不是么?”
朱元璋没反驳,却也没回应,就直盯着刘宽。
“陛下等微臣把话说完啊。”刘宽苦笑,“微臣虽去参观了明孝陵,却没能进去,只在刚才视频中展示的陵园上面观览了一番。”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后世并未发掘明孝陵,事实上陛下对后世考古工作一直都有误会。”
“考古工作者并非得知哪里有古墓就去发掘考察,国家政策也不允许这样干。考古发掘的都是那些因地质变动、盗墓而被破坏了的陵寝,并且是进行保护性发掘。”
“而对那些保存完好的陵寝,是不会主动去发掘的,反而会进行保护,避免其被盗墓者盗挖。”
“当时微臣也是参观了明孝陵,才知道六百多年过去,明孝陵封土都未曾被动过——不仅历代朝廷没去发掘,便是盗墓者也不曾进去过。”
听此,朱元璋脸上那有些骇人的神色终于散去,捋须大笑道:“好,封土没动就好,咱可不希望死后还被人打搅,甚至破坏尸骸,不得安宁。”
马皇后、朱标等人听了后,也为此事高兴。
对他们而言,陵寝被挖掘确实是件很不好的事。
事实上,即便到了后世,人们对这类事也很忌讳,轻易不会动自家先辈坟茔。
然而,笑完了冷静下来,朱元璋却又怀疑起来,道:“刘宽,你不会是为了安慰咱,故意撒谎吧?”
刘宽当即道:“陛下,微臣可以发誓,参观明孝陵时它确实未被发掘,也不曾被盗挖——这都是后世专家考证过的。”
朱元璋并未轻信刘宽的誓言,而是道:“咱那么大的陵寝放在钟山,为何六百年都不曾被盗挖?”
刘宽听了有些无语,道:“陛下,这都是因为您自己啊。”
“因为我自己?”朱元璋一时想不明白。
刘宽:“微臣当时参观明孝陵后,曾上网查过相关资料。首先,您让人选的陵寝位置十分好,甚至堪称绝妙。”
“根据专家考证,明孝陵选的独龙阜是一座石头山,山体结构十分坚固,工匠是将石头山掏空,在山腹中修建的陵寝。”
“这就意味着,盗墓者想要进入其中,必须先挖穿外面的石头山体才行——除非用炸弹开山,否则‘工程’量会很大,耗时也会很长。”
“问题是,钟山就在南京城内,在明代是后来的副都,等到了清代亦是江南排名前三的重要城市,有清廷不少重要部门在,更驻扎有数量颇多的军队。”
“再加上南京人口一直很多,这种情况下,用**开山肯定会被人知道;而偷偷开凿山体,时间久了同样很容易被人发现。”
“事实上,陛下后来建立了专门守护明孝陵的卫所军,称之为‘孝陵卫’——这支军队除了种田,剩下职责就是守卫孝陵,而且从将领到底层士卒,都以忠诚著称。”
“不知微臣是否讲过,历史上清军进入南京时,当时南明朝廷已经由内阁阁臣带领献城投降,城中各部明军也是如此,唯有孝陵卫坚决抵抗清军入城。”
“从永乐年间开始,孝陵卫就一直是由梅驸马这一脉梅氏子弟担任指挥使,孝陵卫也相当于由梅氏掌控。”
“其原本为满编的一卫兵马,有五千六百正兵,但因为从永乐年间开始,朝廷一再削减孝陵卫的钱粮用度,等到了大明末年,孝陵卫只剩下一千多正兵,并且里面真正能上战场的大概几百人,剩余多是老弱。”
听到这里,老朱一家子已经神色各异。
神色反应最明显的大概就数梅殷本人和宁国公主了。
梅殷没想到,看个后世视频,居然能扯到他和他后人身上了。好在听刘宽所说,他后人没有做对不起朱家的事,甚至一直尽忠到大明灭亡。
至于老朱、朱标、朱雄英这三个知情人神色就很古怪了。
他们都知道,永乐是朱棣的年号,并且梅殷当年是站在朱允炆一边抵抗朱棣的。
如此一来,梅殷后人在永乐朝被贬去守卫孝陵,后来还被朱棣一脉的皇帝一再削减孝陵用度,就很合理了。
然而合理归合理,不代表他们能接受——当时孝陵中躺着的人可是朱元璋和马皇后,那也是朱棣的亲爹亲娘啊!
‘这个老四,简直不孝,看来还是要找机会揍他一顿!’朱元璋气得心里直哼哼。
‘我这个四叔看来薄情得很,以后必须得防着他。’朱雄英如是想,随即眸中闪过一抹冷色,‘可以的话,待皇爷爷故去,得设法打压燕藩!’
便是朱标,也暗叹了一声。
刘宽则继续道,“清军进了南京城,要接管各处要地,听闻孝陵卫指挥使梅春和麾下数百卫所将士不愿投降,大怒,派兵去攻。”
“根据当时一些记载估测,梅春手下正兵实际只有三百人不到。他们先在孝陵外拼死抵抗清军,奈何清军人多势众,很快他们就死得只剩18人,不得不退入孝陵卫,依托地势继续抵抗。”
“这十八名孝陵卫都算是精锐,又熟悉地形,再加上在孝陵卫中提前布置了一些机关陷阱,于是又杀清军两百多人,直至最后一人战死,也不曾降清。”
听刘宽讲完这段明末历史,老朱一家子一时都沉默了。
宁国公主更是不由握紧了梅殷的手,眸中含泪。
随后,朱元璋起来,转身道:“梅殷,你后人真的很不错,没有辜负咱的信任。”
梅殷赶紧起身抱拳道:“陛下既选我梅氏后人为孝陵守卫,这便是他们分内之事——只可惜最后依旧没能守得住孝陵,竟让清虏进去了。”
朱元璋道,“彼时大明都亡了,更何况后继皇帝辜负梅氏——梅氏能做到死守孝陵卫,乃至最终战死,已经对得起咱家了。”
说完,朱元璋示意梅殷坐下,他也坐了回来。
“那清虏攻打孝陵卫死伤许多人,难道也不曾掘咱的陵墓?”
刘宽微微一笑,反问道:“陛下拿下北平及草原后,可有派人去寻找蒙元皇室的陵墓并挖掘?”
朱元璋:“咱乃大明天子,怎会做那掘人坟墓之事?蒙元虽然酷烈,奴役汉人百年,但毕竟也算是中国正统王朝之一,咱如何能以掘坟辱之?”
话没说完,朱元璋便已明白清廷为何没挖掘他的陵墓了。
果然,刘宽笑着道:“陛下都不掘蒙元皇室陵墓,满清进入中原,以少御多,又如何敢掘您的陵墓?”
“事实上,清廷统治者很清楚,他们要坐稳江山,必须笼络汉人,为此用了一系列手段。”
“这些手段中的一类,就是肯定大明,肯定陛下您开创大明的功绩,甚至颇为尊崇。”
“所以,清廷虽然在接受孝陵时死了些人,但后来不仅没有挖掘、毁坏孝陵,还派驻军队进行保护。”
“甚至后来的康熙、乾隆到江南后,都曾来孝陵拜祭陛下。还有传言说他们在拜祭中行三叩九拜大礼的,虽不好说真假,却足以证明清廷确实将保护孝陵及祭拜当做一项笼络汉人的面子工程去做。”
“毕竟当年他们本就是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名义入关的,且那努尔哈赤本也算大明边关的少族将领。”
听到这里,上至老朱、马皇后、朱标,下至刚懂事的皇孙、郡主,都神色莫名,一副没想到的样子。
道理虽简单,但也确实令人意外。
随后,朱元璋哼道,“这清廷之人倒也聪明,知道借咱陵墓笼络汉人是件很划算的事。”
朱雄英则道,“彼辈若不叛乱,当大明的忠良,让咱大明江山能继续存续下去,孝陵又哪里轮得到他们保护?”
听此,朱标、刘宽都不禁看了朱雄英一眼,因为他这话实在有些牵强、霸道了。
大明之亡,根子还是在于本身朽烂了,终究是要被新王朝替换掉的。
刘宽想了想,决定把这事讲完。
“说起来,清末时太平天国曾占据南京十余年——但太平天国也尊重陛下,念您驱除胡虏的功绩,因此同样对孝陵进行保护,其天王,嗯,也即是皇帝同样到孝陵进行了祭拜。”
“当然,除了真心尊敬陛下外,天王洪秀全还重新提出了大明驱逐蒙元时的口号,以凝聚汉族人心。”
“再后来,太平天国失败,战乱中孝陵地面部分建筑在战火中被损坏。而清廷夺回南京后,宣称都是太平天国毁坏的,并对地面建筑进行翻新维修。”
“但彼时清廷也是财政困难,因此只是做做样子,修复的不怎么好。”
“再往后又经历两个临时**,再到后面的新朝,也都对明孝陵采取了保护措施,并定期修缮地面建筑。”
听刘宽讲完,朱元璋是既有些意外,又觉得格外舒爽——他嘴角的笑容甚至都掩饰不住了,又或者本就没有掩饰。
“哈哈,这些后来的朝廷竟都抢着保护咱的陵墓,看来挺认可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功绩的嘛。”
朱元璋笑着说出这番话,一点都不谦虚。
朱标道,“父皇之功业确实值得尊重。”
朱雄英则道,“皇爷爷放心吧,孝陵不仅原历史上能保存到后世,咱们这一时空更是可以由咱大明保护个五六百年!”
刘宽心道:五六百年?看来雄英对延续大明国祚也颇有执念,并很有信心啊。
说完,刘宽忽然想起一件事,于是待其他人也恭维了老朱几句后,他便壮着胆子问:“陛下,后世有个关于您陵寝的传言,说是您效仿曹操,设立了诸多疑冢。您觉得这传言会是真的么?”
朱元璋闻言笑容微微收起,瞥向站着的刘宽,“怎么,打听这事,难不成你对咱的陵寝还有什么想法?”
“微臣只是好奇而已。”
朱元璋哼了声,“好奇?那你小子就慢慢琢磨吧。”
说完,触屏,让视频继续播放。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