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www.fpxsx.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家父汉武,子不类父?》最新章节。

皇帝给予墨家的官职、让太子监管的机构,很快应运而生——水衡都尉。

此职从少府剥离,负责的职能自然也脱胎于少府。

表面上。

水衡都尉负责掌管上林苑,上林苑占地广阔,内有宫十二,观二十五,还有众多林池、飞禽走兽。

下辖上林令、水司空、狗监、禁圃令等官职。

不过。

将上林苑划归水衡都尉,仅仅是为了给这个与‘工业’有关的机构,找一块地皮。

以上都不是水衡都尉主要权柄。

水衡都尉的主责有二。

第一,是皇帝所说的铸造钱币,自从禁止民间铸币后,朝廷就得填补上这部分空缺。

第二,便是打造兵器。

以前的少府,规模庞大,涉及内容极多,又管皇家的钱袋子、衣食住行,又负责锻造兵器,以供国用。

当今天子显然有意肢解这个庞大的机构。

方有水衡都尉一职。

水衡都尉掌管的上林苑无需多说,从少府切割出来的原班人马,刘据没有动。

该养狗的养狗,该铸钱的继续铸钱。

前者无关紧要,不用换,后者太紧要,原少府的工匠很专业,不宜换!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

刘据只动了两个职位。

一个。

是上林令,由太子宾客张贺担任。

上林令,管理上林苑中的宫馆、飞禽走兽,同时,负责巡守警卫,并掌管上林诏狱!

另一个。

则是上林寺工,由墨家子弟蔡成担任。

上林寺工,锻造兵器,兼任印刷事宜……

冶铁技术的攻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刘据没有急于求成,只是先让墨家子弟熟悉职位,做好本职工作。

留一段时间给他们缓冲,也是给外界一个适应的阶段……

……

太学。

屋舍外乱糟糟一片,有激愤难当者,也有兴奋高呼者,或吵、或骂,好不热闹。

儒家子弟在外面吵闹,屋内的两位儒家大佬却冷静得很。

董仲舒感叹一声,“太子当真是……”

“唉!。”

对坐的男子神情沉重,接道:“虽说太子扶持秦墨一支,于我儒家无大碍,可他动作那么快。”

“这才几天?”

“墨家子弟就堂而皇之的成了朝廷官员?仔细想想,实在令人不安。”

说话之人,刚过而立之年,却能和董仲舒相对而坐,在儒家中地位相当。

无他。

因为此人姓孔,名安国,孔子后人!

“是啊。”

董仲舒也被太子的手笔惊到,只是他看着面前那几本一模一样的《公羊春秋》,到了嘴边的不安变成了:

“可此物一出,我儒家哪还能置喙?”

屋外儒家子弟争吵的内容,激愤者,是在不满墨家死灰复燃,而兴奋者,就是因为董仲舒眼前的这几本东西。

数日前。

长安城中忽然出现了十多家……书肆!

以往难得一见的圣人之言、百家典籍,在那些书肆里数不胜数,以前千金难买的经义,如今百来文钱,就能买一本!?

且不论诸多藏书之家如何被捅了肺管子,这些日子,长安的百姓算是抢疯了。

其中儒生更甚。

昔日需要求爷爷告奶奶,托关系才能看到的先贤文章,现在唾手可得!

近期以来,长安街头,不时能看到一些人手捧书册,状若疯癫似的抱头痛哭。

他们这份情绪。

比宋濂的‘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还要强烈千百倍!

因为在大汉,你有钱,也不一定能借到书看,抄录更是想都别想。

每一本典籍,都能成为一姓的传家之言。

岂能轻授?

但现如今出了点意外,被诸家当作宝贝一样供着的经义,上一趟街就能买到,只需百余文钱!

事情自然是皇帝推动的。

典籍来源于皇家藏书,书肆是少府开办,价格是皇帝钦定,而催化这一切达成的,是刘据弄出来的印刷术……

“太子所创的印刷之术,对我儒家有大用,而且听闻其中还有墨家子弟参与。”????“哎。”

董仲舒摇头不已,思索一阵,“以后遇上秦墨子弟,嘱咐门人,不要无礼。”

帮派大哥的这个‘无礼’,用的甚是巧妙。

他并不是在说,以后儒家人见了墨家人,要以礼相待,而是在说:以后能动口,别动手!

孔安国脸色敛了敛,轻声道:“有太子殿下庇护,确实要礼让三分。”

话罢。

屋内气氛稍稍停顿,董仲舒看了对方一眼,他听出了不一样的意味。

微蹙眉头,董仲舒提醒道:“太子,那是陛下的儿子,此类怨怼之言,出得你口,入得我耳。”

“再不要说!”

被点破心思,孔安国也不再掩饰,脸色难看几分,拱手一礼,“董公教诲的是。”

看在对方的姓氏份上,董仲舒耐着性子,又多劝了一句:“那印刷之术确实动了你家地位,算是小害,可于儒家,却是大利!”

“孰轻孰重,伱当心里有数。”

要论当今天下,谁家圣人典籍收藏最多,鲁国孔氏不敢说第一,至少也能排第二。

家族中所藏的孤本、善本不计其数。

往日。

前去孔氏求取、借阅典籍的儒生,每年没有一千,也有八百,给孔氏积累了诺大名声,同时也为他们结下众多人脉。

但太子又是纸张,又是印刷术,将孔家的优势一步步挤压!

孔安国如何不怨?

尤其是他在长安书肆里,看到了古文《尚书》。

此处。

需要介绍一个概念——经学,即解释经义的学问,起源于文景时期。

出现的原因,是秦朝焚书坑儒。

儒家典籍被大面积焚毁,到了文景时期,依靠老儒生口述、默诵的方式,方才恢复部分经典。

但毕竟是人口述,难免有差异。

差异一出现,解释、分析经典真正含义的‘经学’,也就出现了。

在口述、默诵的新编经典之上,产生的解释分歧,被称为:

今文经学。

但焚书坑儒期间,多多少少也有一些藏在犄角旮旯的先秦原本经典幸存下来。

近些年被人挖了出来,结果一看。

嘿。

用古文写的经典,与当下盛传的‘新编经典’不一样!

然后,就诞生了一批拥护、解释古文经典的儒生,他们这个体系,称为:

古文经学。

而孔安国,正是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

他手中,握有以古文撰写的《尚书》,孔安国翻译后,又作了注解,被称为《古文尚书》。

长安书肆里贩卖的古文《尚书》,与《古文尚书》可不一样啊。

前者。

仅仅是将原版古文的《尚书》,翻译成现在的文字。

后者,则是孔安国翻译之后,又加了自己的解释!自成一派的典籍。

他这个《尚书》里的自成一派,就好比解释《春秋》的谷梁、公羊两派……

那么,问题来了。

原本被握在极少数人手里的古文《尚书》,现在被散播的满大街都是。

谁都能读,谁都能发表一下见解。

没了稀缺性的保护,孔安国对古文《尚书》的专属解释权、话语权,是不是就失去了?

失去了话语权。

他仅凭一个姓氏,还能在儒家保有崇高的名望吗?

他能没有怨言吗?

在大汉,名望,可以等价交换到官职!

名望越高,被征辟、举荐的可能性越高,能得到的官职、礼遇也会更高。

名望受损,仅仅受损的是名望吗?

不。

还有利益!

好,话到此处,长篇的论述过后,咱们真正要提及的阶层登场了——诸如孔氏此类的藏书豪族!

会对太子搞出来的一系列操作没有怨言吗?

肯定有!

期间生怨的逻辑,如孔安国是一个道理,不再一一赘述,都是话语权的丢失,名望的减弱。

利益的受损!

如果说纸张出现、普及,让豪族们警惕,以至于有人蠢蠢欲动,此次的印刷术,就是捅了豪族肺管子!

恶意只会比上次更大……

(本章完)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家父汉武,子不类父?》最新章节。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