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文豪1978》最新章节。
第一次见男朋友家里人,周梅给自己做了很多心理建设和准备,可再多的准备也抵不过现实的差距。
陶家的午餐很丰盛,比长征饭庄菜牌的最贵的饭菜还要好,可周梅却吃得没滋没味。
她之前就知道陶希文家庭条件好,可具体好到什么程度,却没有概念。
爷爷是燕大教授,父亲是中戏教授,弟弟是导演,姑父是大作家,母亲、小姑都经商陶家任何一个人的职业或是身份,对周梅这个农村出身的女孩来说都是需要仰望的存在。
在迈出陶家的门槛时,周梅心中突然生出了一个想法。
陶希文这样的家世和条件,她拿什么匹配?
在两人刚刚接触时,周梅还不了解陶希文的家世,但他的条件对她来说也已经是遥不可及的了。
那时候她也会患得患失,只不过汹涌的爱情扑面而来,淹没了她的理智。
今天的这场见面,让她彻底意识到双方的差距,这种被冰冷的现实狠狠抽醒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啊!
周梅心中充满了矛盾和焦虑,在走出陶家之后,一言不发。
「在想什么?」陶希文问她。
周梅抿着嘴唇,不知该作何回答。
陶希文停住脚步,她也下意识的停下来。
眼神对视,周梅的眼中有些慌乱,陶希文认真的问她:「是感觉有压力吗?」
周梅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与其说是有压力不如说是自卑,她不想为自己找借口。
「你的条件那么优秀,家里人也都那么出色,我—」
有些事心里知道是一回事,可亲口承认又是另一回事。
「今天你只见到了我大姑父,没见到我大姑。」陶希文没有接她的话,而是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
周梅有些不解,「你大姑———」
「晏晏很漂亮吧?」
「嗯。」
「我奶奶说,跟我大姑小时候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周梅顺着陶希文的话幻想着未见面的大姑的风采。
「我给你讲讲我大姑和大姑父的故事吧。」陶希文说。
周梅看着他的眼晴,弄不明白陶希文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只能说:「好。」
陶希文重新迈起步子,「人道洪流时,我爷爷受到了冲击,被拉到了干校去学习。之后是我爸被安排到了云南插队,我大姑比我爸小了几岁,她是72年去了东北插队」
林朝阳进京时陶希文只有五岁,对于林朝阳和陶玉书婚前的经历他其实并没有亲眼见证,可恰恰是因为没有亲眼见证,所以才有脑补的空间。
在他的记忆里,只记得当年大姑和大姑父是冲破了世俗的眼光和压力走到一起的,他亲身目睹的,是「王子」和「公主」修成正果以后的故事。
所以在他那颗幼小的心灵里,大姑和大姑父的故事也成了爱情最美丽的样子。
连陶希文自己可能都说不清,他对周梅的怦然心动,是不是潜意识里也希望自己是那个拯救「公主」的「王子」。
口中缓缓的讲述着当年事,最后陶希文说:「现在你也看到了,我大姑一年有大半年的时间在国外飞来飞去,可一点也不妨碍她和我大姑父的感情。在我的眼里,他们就是爱情最好的样子。所以———」
陶希文说到这里,握住了周梅的手,眼神中满是恳切。
「周梅,在我眼里,学历也好、家庭背景也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彼此相爱,我的人生因你而改变,也因你而精彩。」
听着陶希文的真情告白,周梅目眩神迷,情不自禁的沉醉在他的甜言蜜语之中。
执手相顾,有情人意绵绵,彼此心照不宣,鼻息贴近。
「噢~」
嘴唇还未触及,不远处响起了一阵少年人的起哄声,周梅表情慌张。
陶希文立马扭头望去,却没看到人影,但他只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干的,笑骂道:「这个臭小子!」
「是你表弟吧?」
「嗯。」
陶希文拉着周梅的手,「先上车吧,外面冷。」
上了车,周梅将陶玉墨送给她的礼物放到了后座上。
她第一次上门,陶玉成代表家里给她包了个红包。
现在上了车,陶希文笑嘻嘻的催促她:「把红包和礼物都打开看看。」
周梅其实也好奇,她先打开了红包,里面是二十张百元大钞。
「这太多了!」
2000块钱,几乎抵得上她快4个月的工资。
「没事,给你就拿着,第一次上门嘛,哪能没有红包?」
陶希文说着,又催促她打开陶玉墨送的礼物,期待的说道:「我小姑出手一向大方!」
「你怎么比我还贪心?」周梅笑着说。
「你的不就是我的吗?」
周梅笑得更灿烂,知道陶希文是不希望自己对这些礼物有心理负担。
她将礼物的包装打开,雍容华贵的表盒里,一只看起来优雅、奢华的手表安静的躺在那里。
「Chopard?」
周梅自学了英文,她知道这是「肖邦」的意思,却不明白这个单词出现在表盒上的意义。
「这表很贵吗?」
虽然不了解手表,但只看样子她也知道这只手表肯定便宜不了,至少她知道光是表盘上所镶嵌的钻石就价值不菲。
「贵不贵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戴着它。」
陶希文将手表拿出来,轻轻的戴在周梅的手腕上。
棕色表带、玫瑰金表壳、镶钻表盘灵动而优雅的快乐钻戴在周梅白生生的手腕上,更衬得她那份女性的纤细、柔美的魅力。
「真好看!」陶希文赞了一句。
周梅心头一喜,「确实好看。」
「我是说你。」
周梅顿时羞涩难当,秀首低垂,陶希文又凑了上来,实践刚才没有完成的行动。
车内的小情侣在亲热,陶家的正房内,赵丽从周梅走后就拉着脸。
说句实在话,这些年她在这个家没受过什么委屈,但上有身为燕大教授的公公,下有经商有成的大姑子、小姑子,她在很多事情上也没什么发言权。
现在她儿子要找媳妇了,她这个当**,还是做不了主,这种感受谁能懂?
当然,赵丽也知道,家里人并非是跟她做对,只是对这件事持开放态度。
想到这里,她就更感觉到憋屈了。
她想让儿子找个条件好的女朋友有什么不对的?就你们开明,就你们清高,我就是势利眼、是坏人是吧?
她心里藏不住事,心理活动基本都写在了脸上,家里人也能明白她的想法。
陶玉成知道这个时候他是最危险的,为了不触霉头,他打算跑路。
「矣,大哥,你上哪儿去?」陶玉墨叫住了他。
陶玉成苦着脸转过头,「有事啊?」
「当然有事。未来儿媳妇都上门了,你看得怎么样?还满意么?」
陶玉成听到这话忍不住牙咧嘴,你这丫头哪壶不开提哪壶!
见赵丽盯着他,陶玉成只能硬着头皮说道:「我听你嫂子的!」
赵丽露出满意之色,陶玉墨眼中却充满了鄙夷,「我现在是问你的意见。」
赵丽实在看不下去了,冷声问:「玉墨,听你的意思,是挺看好这个周梅?」
「是啊,小姑娘还算本分,人也上进。」
陶玉墨毫无心理负担的说。
赵丽很想说一句知人知面不知心,但她知道这话肯定会引来公婆的不满,所以她只能换了个语气,「你怎么知道她本分、上进,你们才见过几面?」
听到她这话,林朝阳忍不住看向小姨子,一脸看热闹的表情。
陶玉墨买通了长征饭庄刘老板的事,在这家里只有他知道。
「做生意这么多年了,我什么人没见过,打眼一瞧八九不离十。」
赵丽又不是三岁小孩子,自然不会被陶玉墨这话嘘住。
陶玉墨不慌不忙的继续说道:「我看希文找个这样的媳妇也没什么不好的。」
「什么意思?」
陶玉墨看了一眼母亲,把赵丽拉到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
很快,赵丽冷硬的表情融化,露出犹疑之色。
「你自己想想,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赵丽度着一言不发,见陶玉墨一番话竟让妻子态度发生了变化,陶玉成不禁感到稀奇。
「玉墨跟你说什么了?」他问赵丽。
「你先别说话,我好好想想。」
赵丽不理会他,独自权衡利弊去了。
陶玉成更好奇了,正打算问问陶玉墨,不想她一甩衣袖就回了自己房间,理都不理他。
陶玉成表情汕汕,凑到林朝阳身边,问:「朝阳,你说玉墨跟赵丽说什么了?怎么她态度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当然是跟她说希文跟周梅结合到一起对她的好处了。」
林朝阳不知道陶玉墨具体说了什么,但这种事并不难猜。
「好处?」陶玉成不解,他这人粗枝大叶,可没有那么细腻的心思。
林朝阳只好对他多说了几句。
赵丽出身地方小官僚家庭,她和陶玉成的婚姻按世俗的眼光来看,陶家的门第是要高一些的。
她给陶家当儿媳妇,谈不上受委屈,但并不自在。
陶希文要是找个家世势均力敌的,甚至是比陶家还高一些的女朋友,到时候说不定还要面对前半辈子的情况。
但周梅就不一样了,出身农村家庭,以后要是进了陶家的门,那还不是赵丽这个婆婆说什么就是什么?
别看这事不起眼,但对于女人们来说,却是极其重要的考量。
「嘶~」
陶玉成表情怪异的咧了咧嘴,「还有这么多说道呢?真没看出来啊,你平时净当甩手掌柜的,还能把事看得这么透彻?」
林朝阳悠哉的说道:「都是当甩手掌柜的,但咱俩不一样。我是茶壶煮饺子,心里有数。」
「嘿,骂我糊涂蛋是吧?」
「我可没这么说。」
又过了些日子,元旦过去了。
20世纪走向了尾声,媒体上突然有人炒作起了四百多年前一个叫诺查丹玛斯的法国医生的预言:
「1999年7月,天空中太阳、月亮和九大行星将组成‘十字架」的形状。
恐怖魔王从天而降,蒙古大王重新出现,战神以幸福的名义主宰世界——.”」
即将进入新世纪,世界末日会不会来不知道,但传统媒体的末日确实是要来了,香江这个曾经亚洲报业最发达的地方首当其冲。
95、96年的减价大战让香江报业进入了空前惨烈的竞争中,最后的结果是没有赢家,
即便是杀出了重围的《**》也没有取得理想中的盈利。
业内本以为经历过这一波大减价,香江报业的竞争已经走进了尾声,形成了稳定的格局。
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1999年的元旦到来之际,明报企业旗下的《天天日报》竟突然宣布,今后将联合香江地铁免费向公众派送报章。
当年《**》率先祭出减价大法,搅得香江报业天昏地暗,众多报社苦不堪言,
这几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如今《天天日报》竟然宣布免费派送报章,这已经不是恶性竞争了,而是要掘了香江报业的根基。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香江报界巨大的声讨浪潮,
多家报纸公开击明报企业和陶玉书的这项决策,外界的口水一度将明报企业淹没。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攻击,明报企业从始至终没有反击,不反击并不是因为心虚,而是因为稳坐钓鱼台。
别管业界骂的有多凶,读者是用脚投票的。
经历过前些年的减价大战后,《天天日报》的销量从原来的近20万份锐减至15万份,
这两年销量起起伏伏,已经下跌到了每期13万份。
宣布免费派送之后,销量原地起飞,仅用了一周时间,销量便达到了惊人的50万份,
销量冠绝香江报业。
《天天日报》一向走的就是平民路线,在它的免费冲击下,《**》《东方日报》等定位相同的竞争对手仅在一周时间内销量便暴跌3^4成。
有免费的,谁还花钱看报纸啊!
明报企业这一招直接打在了几家竞争对手的七寸上,让他们在措手不及的同时,充满了愤怒。
可愤怒归愤怒,同行们面对如此疯狂的竞争,一时之间也没什么办法。
他们想不通,《天天日报》这两年虽然销量下跌了一些,但每期还是有10万份以上的销量,一年下来仅仅是卖报纸的营业额就有1.5亿港元。
现在开放免费,不仅是这份营业额没了,还要蚀本为免费派送的报章买单,送的越多,亏得越多。
报纸要盈利,靠的无非是两样,一个是报章销售、一个是广告。
《天天日报》既然选择了免费派送,那么为的一定是扩大销量,拉动广告费的增长,
也只有这样,才能弥补亏损。
按照业内人士的预估,《**》《东方日报》等竞争对手的销量这一波最好的结果也是腰斩,甚至有可能只剩两到三成。
其它定位、风格不太相同的报纸受到的影响则要小一些,少则一两成、多则两三成也是有的。
而《天天日报》的销量有望突破100万份。
在一座人口600万的城市,创下100万份销量是个什么概念?这几乎相当于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电视台才能有的媒体覆盖能力。
尽管《天天日报》的免费策略才实施了不到十天,但行业内的有识之土却已经预料到了它未来恐怖的影响力。
这些人也看出了明报企业「免费战略」的精明之处。
定位低端的《天天日报》在过去这几年里业绩逐年下降,对集团的财务责献非常有限。
根据98年3月份的财报显示,《天天日报》在过去一年的净利润仅为3572万港元,这样的盈利规模对于一份日销十三四万份的报纸而言,实在是有些拿不出手。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明报企业的采编、印刷质量向来要求比较高,成本突出,另一方面则是《东方日报》和《**》这两大竞争对手的挤压。
现在直接宣布免费,利润损失并不大,真正需要承受的是免费赠送报章带来的亏损。
哪怕是降低印刷质量和版面数量,明报企业一年恐怕也要承担5个亿以上的亏损。
这可是5个亿啊!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天天日报》真的能达到百万级的销量,那么它的广告营收也必将创造一个新纪录。
具体有多少,谁也说不好,因为香江的报业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这种状况。
但大家可以可以参考东方报业集团的业绩,因其旗下报刊定位与《天天日报》相近,
《太阳马经》《东方日报》《东周刊》等刊物销量合计超150万份。
1997年东方报业集团的营业额为18.65亿港元,其中广告营收占比38%,也就是7亿港元。
所以理论上来说《天天日报》实施免费策略后,是有可能依靠广告营收回本甚至是创收的,但这毕竟是理论上的情况。
要想拉升广告营收规模,首先得烧钱,一年下来5个亿,香江报业没有哪个老板有这种魄力!
否则95年的报业减价大战,大家也不会适可而止了。
明报企业这一招可以说是把几家竞争对手给逼到死胡同上了,也难怪他们跳脚。
柴湾,明报工业中心。
自1992年算起,明报企业搬到这里已经有6年时间,6年时间里明报企业的员工数量增加了40%,其中有大半是过去2年增加的,都是亚太新闻网的员工。
明报企业内部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这家从成立起就一直亏损,豪不起眼的小公司,竟然在最近两年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异军突起。
并于今年成功在美股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达到25亿美元,比明报企业这个母公司也不湟多让。
新的一周,陶玉书来到明报工业中心听取工作汇报,她关注的重点自然是《天天日报》的销量情况。
62万份!
免费政策执行到第二周,《天天日报》的销量依旧在狂飙突进中,目前没有看到丝毫减缓的势头。
陶玉书对此非常满意,关注了几家竞争对手的销量影响后,她又询问起《天天日报》
的免费对集团旗下几份报刊的影响。
「这两年我们陆续收缩战线,几份定位趋近的报刊或甩卖、或关停,《明报》的销量目前跌了3千份,基本没什么大的影响。」
听到这个消息,陶玉书彻底放下心来。
最早她酝酿免费政策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不光要说服自己,也要说服股东和高管们。
现在看,这一步棋应该是走对了。
打击竞争对手只是梢带手的事,她之所以这么做,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集团的转型。
20世纪就要过去了,世界末日之类的话当然是无稽之谈,但纸媒的衰落已经是肉眼可见的了。
这两年亚太新闻网的发展一天一个样,在家里随随便便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知尽天下事,未来互联网传媒对纸媒的冲击将会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她必须要带领明报企业进行转型。
但转型并不只是简单的业务替换那么简单,纸媒虽衰落,却也不是完全无用的,不可能冒然放弃。
在一群智囊集思广益过后,「免费」这条路摆在了她的面前。
既然互联网新闻可以免费、电视新闻可以免费,那么报纸新闻为什么不可以免费?
在保证定位高端的报刊业务继续运营的同时,低端报刊走免费道路,汇聚客户和读者的关注度,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这条路是可行的。
既然在香江可行,那么在其它国家或者地区应该也可行。
《天天日报》的免费路线成功后,陶玉书也有了底气执行更具野心的计划。
临近2月,她飞赴英国伦敦。
之后没几天,明报企业对外宣布以1100万英镑的价格收购了英国《标准晚报》24%的股份。
《标准晚报》创立于18世纪末,是英国最早的全国性报纸之一,风格针砭时弊,广为伦敦中产阶级欢迎。
不过这些年来《标准晚报》势头已经大不如前,受新闻集团旗下报刊销量挤压,每期销量仅维持在6万份左右。
1100万英镑收购销量仅为6万份的《标准晚报》24%的股份,单纯从账面上来看,是笔亏本买卖。
但这是明报企业进军欧美的重要一步,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成功成为《标准晚报》第一大股东,陶玉书雷厉风行的立刻开启一系列变革。
将《标准晚报》从全国性报纸改为地区性报纸,名字加上「伦敦」二字,即《伦敦标准晚报》。
与伦敦地铁达成合作,贩售改为免费赠阅,一周出刊五天,从周一至周五。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文豪1978》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