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www.fpxsx.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我朱瞻圻才是好圣孙!》最新章节。

皇上虽然走了,但婚礼还得继续。

许玉儿满脑子都是自己的身世,一个人留在了新房发呆。

朱瞻圻则陪着王许儿去外面继续招呼宾客。

在场粗人居多,难免一番劝酒斗酒。

朱瞻圻酒量虽然不济,但也喜欢这种热热闹闹的氛围,跟同桌的几个武将推杯换盏有来有回。

不多时,已经有了八九分醉意。

他站起来拍了拍手。

“大家安静一下,今日王将军大婚,小弟不才,愿献歌一曲,祝福二位新人百年好合!”

“《爱你一万年》送给大家!”

说罢,朱瞻圻清了清嗓子开口唱道:

地球公转一次是一年

那是代表多爱你一年

恒久的地平线

和我的心永不改变

爱你一万年

爱你经得起考验

飞越了时间的局限

拉近地域的平面

紧紧的相连

……

此时大家都喝了不少酒,第一次听到如此曲调的歌曲,都觉得新奇好玩。

叫好声,口哨声此起彼伏。

“真他**好听!”

“皇孙大才!”

“再来一个!”

众人咋咋呼呼折腾到了亥时方才散去。

第二日一早,王许儿带着新婚妻子进宫请安。

许玉儿初尝人事,更显得娇嫩欲滴。

跟在王许儿的身边寸步不离。

徐增寿的长子,定国公徐景昌早已在宫中等候。

见到失散十好几年的妹妹,心神荡漾,自是免不了一番抱头痛哭,各诉衷肠。

在朱棣的主持下,许玉儿正式认祖归宗,恢复了本来姓氏,成为了徐玉儿。

从宫里出来之后。

王许儿夫妇二人跟着徐景昌来到定国公府,参见了一众娘家人。

定国公府当即设宴款待新姑爷。

王许儿也不好推辞,只好跟几个新任的大舅哥畅饮一番。

永乐十五年,十月十五。

下元节。

宜破土、出行、平治道涂。

新婚燕尔的王许儿率领千余甲士跟随皇孙朱瞻圻开拔应天府盐城县。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建立盐渎县,东晋安帝义熙7年时更名为盐城县,“盐城”之名使用至今。

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人马行了四五日抵达了盐城县城。

县令非常懂事地将县衙让给了朱瞻圻作为临时指挥所。

朱瞻圻没有着急开工,而是用了几天时间带人沿着海岸线巡视了一圈。

最终选定了一处地势开阔,滩涂平整的沙地作为盐田的选址。

此时夏原吉一路风尘仆仆从徐州赶来汇合。

见面之后也不客气,直接开始埋怨。

“皇孙殿下,臣这一把老骨头早晚得被你们朱家折腾散架了!”

二人在赈灾之时已经交情不浅,知道这个老头子在开玩笑,也不禁调侃夏原吉。

“我说夏大人,给大明朝廷搞钱可是你这个户部尚书的分内之事!”

“此次咱们的盐场要是搞成了,我在爷爷那保举夏大人担任大明盐场总厂长!”

夏原吉闻言连连摆手。

“搞钱就搞钱,厂长啥的就算了吧,万一哪天皇上一个不高兴再治我个干涉盐政之罪,我这颗脑袋可就搬家了!”

说完,二人相视大笑。

夏原吉话锋一转,说到正题。

“殿下,臣执掌大明户部多年,也曾听说过海水晒盐之法,只是此法所产之盐泥沙杂质太多,不知殿下可有良策?”

这个问题朱瞻圻早就已经将情况摸清楚了。

之前的晒盐之法,只是单纯地将海水引入池中进行自然蒸发,效率其实并不高。

一大池子水一旦遇到阴雨天气,一连几日的功夫就全白费了。

而且海水之中的泥沙也会混杂在得到粗盐之中,影响盐的质量。

连日来朱瞻圻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

他决定在盐田中分别建一些蒸发池和结晶池。

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

此时的海水含盐量已经非常高,而且经过沉淀,泥沙等杂质大部分已经留在了蒸发池。

结晶池中的高浓度海水再经过日晒就会迅速析出食盐来。

夏原吉听完朱瞻圻描述,连连点头。

“殿下所学包罗万象,有鬼神不测之机,老臣佩服!”

朱瞻圻微微一笑:“夏大人就不要寒碜我了,这也只是个构想,咱们还得试验一下。”

于是朱瞻圻命人在海边挖了两个池子。

将海水灌入第一个池子后过了三天,池中水深已经由一尺下降到了不足半尺。

然后又命人将池中水引入第二个池子。

一天后,池底已经结晶了一层细细的盐。

又过了一天,池中水已经逐渐干涸,池底布满了盐粒!

朱瞻圻用手刮了一些放入嘴中,虽然味道赶不上提纯后的精盐,但无论颜色质地还是味道都比目前的官盐要好一些。

“终于成了!”

他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夏原吉。

夏原吉见到他手上刚刮下来的盐也是惊叹不已。

“臣观此盐,与解盐相比也毫不逊色!”

“解盐”指的是山西解州之解池所产之盐,解盐质量居当时国内之首,属“贡盐”之列。

此刻的夏原吉异常兴奋,他心里清楚困扰大明多年的盐政将迎来一场重大的变革。

于是二人商议,立马拆除了盐城沿海一带架设的几千口煎锅。

在朱瞻圻选好那片开阔平整的滩涂上建立盐场。

经过测量,足足有八百亩!

当地灶户们就地改行,改煎盐为晒盐。

虽然仍免不了风吹日晒,但相比于整日烟熏火燎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盐田建起来其实并不难。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八百亩盐田已经建成。

朱瞻圻给盐场起了个拉风的名字——大明第一晒盐场。

然后选好黄道吉日,正式开始晒盐。

出乎意料的是,仅仅半个月时间,盐场就产出了超过50万斤盐!

按照这个产盐能力,一个盐场一年就能产出上千万斤盐!

大明洪武年间一年盐的总产量也不过4亿斤左右。

朱瞻圻将这个情况写奏章报告给了朱棣。

老皇上兴奋地一晚上睡不着觉。

有了盐等于有了钱,而且还能去边关换马,朱棣就可以肆无忌惮的继续征战天下。

于是朱棣命令朱瞻圻将盐田晒盐法在大明沿海一带全面铺开。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我朱瞻圻才是好圣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