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法兰西1794》最新章节。
第936章金融调查局(FIB)
下午时分,阳光透过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的窗帘,洒在二楼卧室的地板上,为这个房间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调。
然而,房间内的气氛却与这阳光格格不入。一场关乎英国命运的秘密会晤正在紧张而严肃地进行。这场会晤已经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参会者包括即将以掌玺大臣身份,代理首相职责的波特兰公爵、外交大臣格伦维尔勋爵,以及英格兰银行的负责人。
三人正围坐在即将病休的首相小威廉·皮特的病床边,床单上摆放着几份文件和地图。整个房间弥漫着一种凝重而紧张的氛围。
当会晤终于结束时,格伦维尔勋爵与内阁代理首相波特兰公爵一同起身。作为外交大臣,格伦维尔勋爵将陪同波特兰公爵登上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匆匆离去。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威斯敏斯特宫,那里等待着他们的是一场更为关键的会晤——与福克斯伯爵领导的下院反对派(福克斯党)举行双边联盟谈判,旨在组建一个跨越议会党派的“贤能内阁”。
在此之前,远在温莎城堡的英王乔治三世,对于小皮特主张议会下院的少数派领袖入阁一事,并不怎么高兴。
那是福克斯伯爵的**理念和行事风格与国王多有不合,乔治三世担心他入阁后会扰乱**的稳定。即便迫于形势需要,国王也希望福克斯在内阁的职务只能是过渡性的,时间不能超过六个月。
好在小威廉·皮特对此早有预判。他用三份电报,向固执己见的国王详细阐明了组建“贤能内阁”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这位即将离任的首相反复强调,在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唯有团结各方力量,才能让英国在动荡的欧洲局势中站稳脚跟。
最终,在小皮特首相的不懈努力下,英王乔治三世出于对他的绝对信任,不再反对福克斯伯爵及其追随者进入内阁联合政-府。
……
依照英国的传统,病休的小威廉·皮特还要接见上议院和国王的代表才能离开伦敦。然而,这位性格倔强的帝国首相似乎不愿意以病弱的姿态示人,暴露自己的软弱。
那是因为小皮特一贯在**场上向来强硬,如今却要以这副病恹恹的模样面对昔日同僚,不想接受那些毫无意义的虚假问候。
因此,他就事先嘱咐官邸侍从,预定了一辆特制的卧式车厢马车。这辆马车内部布置得温馨舒适,配备了柔软的床铺和各种生活用品,专门为他的长途旅行和养病需求而设计。
马车的车厢内还安装了厚重的窗帘,可以完全遮挡外界的视线,确保退休中的首相在旅途中的隐私与安全。而依照计划,小皮特准备在第二天拂晓离开伦敦,悄然踏上前往疗养地的旅程。
至于来自贵族院与国王陛下的好意,小威廉·皮特已委托自己的表弟、外交大臣格伦维尔勋爵,向威斯敏斯特宫与温莎城堡那边送去他本人的告别信。
小皮特首相的目的地是伦敦东南方向、濒临多弗尔海峡的肯特郡。这里是小皮特的出生地。而在另一时空的数十年后,一个名叫温斯顿·丘吉尔的家伙也出生在此。
肯特郡风景如画,广袤的田野上盛开着大片的野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乡间散布着众多啤酒花园,人们在那里悠闲地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这里也因此被称为“英格兰的花园”,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非常适合病人疗养。
事实上,英王乔治三世曾一度希望小皮特能前往温莎城堡养病。国王的这一安排,明显是出于对内阁首相的关怀,希望后者能在王室的庇护下安心休养,同时也能让国王随时探望,表达君主对臣子的温情与关怀。
然而,小皮特却婉言谢绝了这份好意。他的选择并非出于对国王的不敬,而是源于他始终坚定地站在平民院的立场上,秉持着“君子不党”的基本**原则。对他来说,**的独立性与公正性远比迎合国王更为重要。
在恪守君臣之道时,小皮特对国王敬重有加。平日里,他总是尽心尽力地执行国王的指令,朝堂之上对国王行礼问安,言辞间满是尊崇。但他的内心深处有着自己的**坚守,绝不会为了迎合国王而加入所谓的“国王党”。
在格伦维尔勋爵陪同波特兰公爵一同离开唐宁街10号之后,身为英格兰银行首席行长的托马斯·雷克斯爵士,并没有离开首相官邸。
在看到小威廉·皮特按照德雷曼医生的叮嘱,服用药水昏睡之后,这位大银行家一直守在首相卧室的隔壁房间,因为他还有重要事务需要进行单独的工作汇报。
所以,雷克斯郑重地嘱咐唐宁街官邸的一干侍从,一旦首相醒来,必须第一时间通知他。
直到深夜,万籁俱寂,整个唐宁街10号都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只有走廊上偶尔传来侍从轻轻走动的脚步声。
这时,一名侍从匆匆赶来,叫醒了昏昏欲睡的英格兰银行行长。雷克斯爵士立刻起身,快步走向首相的卧室。
当雷克斯再度见到小皮特时,病榻上的帝国首相正半躺于床头,神色虽仍显疲惫,但比之前多了些许生气。侍从正在收拾的肉菜粥已经是空碗,看来小皮特吃了不少。
雷克斯感觉老朋友的气色好多了,原本苍白如纸的脸上浮现了一丝红润。他心中不禁燃起了一丝希望,或许首相的病情正在好转。
然而,德雷曼医生的解释却如同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雷克斯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
但私下里,医生的神色凝重的告诉大银行家,说:“这并非康复的迹象,而是一种严重肝病的持续特征。”
为了更准确地说明情况,他甚至引用了法国医学期刊的病理解释:“首相的身体正在经历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这种暂时的好转并不代表病情的缓解,反而有可能是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前奏。”
雷克斯的心沉了下去。他深知,小皮特的健康状况不仅关乎他个人的命运,更关乎整个英国的未来。
德雷曼医生继续说道:“总体来说,首相的病情并不乐观。后续的治疗时间至少需要一年以上。”
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小皮特将不得不继续与病痛顽强抗争,每一天都可能是对他意志的考验。
送走医生,再度回到首相卧室,里面一片寂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夜风声。当侍从轻轻关上房门时,雷克斯已经坐在小皮特的病榻边。他微微前倾身体,注视着半躺在病床上的老朋友。
雷克斯深吸一口气,开始低声向自己的上司兼朋友汇报这几日来,金融调查部对“红酒走私案”的调查结果。
“首相阁下,关于‘红酒走私案’,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调查部的同事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发现了走私团伙的几条关键线索……”
他一边汇报,一边留意着小皮特的反应。尽管病痛的折磨让首相的身体变得虚弱,但他的思维依然敏锐,不时地点头或插话询问细节。
几年前,鉴于安德鲁法国的警务部与军情局的众多成功案例,以及老对手的手段层出不穷,已经对英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最终,小威廉·皮特在暗地征求国王同意后,秘密签发了一道行政命令,开始筹建一个情报与反情报部门,“金融调查部”(简称FIB)。由于FIB的经费来自英格兰银行和王室,所以议会无法监管。
至于该部门的领导者,交给了号称“帝国第二财政大臣”的英格兰银行行长雷克斯爵士。小皮特期望自己的老朋友能够组建起一个高效的情报机构,为英国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事实上,英国的情报工作历史悠久。早在16世纪末,英国驻法国大使尼古拉斯爵士便在其任期内,成为英国驻外大使中第一个着手认真组织情报工作的人。
尽管当时情报工作的范围很小,人力、物力和技术手段都十分有限,但凭借敏锐的**嗅觉和不懈的努力,英国驻法国大使收集的情报内容丰富、价值极高。
尤其是在平定法国人暗中资助苏格兰叛军方面,尼古拉斯爵士提供的情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英国**及时掌握了叛军的动向和法国人的阴谋,成功化解了一场可能爆发的危机。
然而,由于历史上“国王党人”操作的秘密警察对普通民众的大肆迫害,那段黑暗的历史让英国民众和议员们心有余悸。民众对秘密警察充满了恐惧和厌恶,议员们则极度反感这种特务**。
在这种背景下,“第二财相”负责的情报部,仅作为一个联络部门而存在。由于该部门设在苏格兰银行的大楼内部,所以对外宣称“金融调查部”。
其职责是将伦敦警察厅(苏格兰场)、隶属于**的情报局以及各个使领馆的武官组织起来,聘请专业的情报分析人员来收集整理各种情报。
至于外勤事务,对内主要由苏格兰场负责,对外则属于各个使领馆武官。当然,金融情报局内部也存在有一个情报收集与分析小组。
经过这几日深入细致的调查,金融调查部的情报分析组确信:“走私红酒事件”并非一个单纯的走私案,而是阴谋者刻意栽赃,搅动本就不平静的英国政坛,主要目标直指帝国首相小威廉·皮特本人。
就在那个自称“正义警官”的爆料者,放弃《泰晤士报》,转向《观察家报》投稿的前一天,服务于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的皮尔斯侍从,就突然不辞而别,甚至连个解释的纸条也没有留下。
这位侍从在首相官邸,为首相小威廉·皮特服务过10年,工作一贯兢兢业业,对首相官邸的大小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与同僚们相处融洽。这样毫无征兆的离开,实在令人费解。
两天之后,皮尔斯被伦敦警察局的水警分部发现浮尸于泰晤士河上,这一消息在首相官邸和伦敦的**圈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事后,苏格兰场的法医反复鉴定,皮尔斯的死因与大走私商莫雷尔一样,都是服用了相同的毒药——一种毒芹的汁液。
警方调查显示皮尔斯未婚且无兄弟姐妹,远方亲属都在苏格兰,10年来一直都从未联系过。而**的情报部门也同样确信,首相官邸的侍从,没有与驻伦敦的各国外交官有过密切的联络。
但在数小时前,金融调查部的情报分析人员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有了重大发现。他们在皮尔斯侍从签收的红酒往来单据上,发现很多签名都是精心伪造的,且这些伪造签名居然存在了4、5年之久,这意味着幕后的阴谋者早在5年前,就开始布局谋划此事。
很快,所有的表面证据都指向首相官邸中,一个出生于法国的糕点厨师时,后者同样在两天前不辞而别。
这个糕点厨师平日里在官邸中负责制作甜点,看似普通,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无疑让他的嫌疑大增。
基于此,雷克斯下属的情报分析人员得出了最后的结论。
他说:“综合各种因素,金融调查部一致认定:红酒走私案的主谋、爆料者与阴谋参与者应该来自法国,而且极有可能是布鲁斯领导的法国-军事情报局。
也唯有他们才拥有这般反侦察的技术手段,从容逃避我们的指纹辨别术。这种过于精细化的伪装,反而暴露了他们的存在。
不过很可惜,我们终究还是慢人一步,导致所有的嫌疑人不是意外死亡,就是下落不明。”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所谓的“指纹辨别术”这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鉴定方式,源自安德鲁在任职巴黎警局期间的“大胆创新”。
大革-命时期的巴黎,依然是犯罪猖獗,间谍横行,社会治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身为**部警长的安德鲁,随即将目光投向了人类独一无二的指纹,从中找到破解犯罪谜团的关键。
通过对指纹的收集、分析与比对,巴黎警方能够精准地锁定罪犯与间谍的身份,让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不法之徒无处遁形。
凭借这一先进技术,巴黎警方成功抓捕了成百上干名重大罪犯与外国间谍,极大地遏制了犯罪活动的蔓延,成为安德鲁早期发展的重要业绩。
数年前,指纹辨别术跨越了英吉利海峡,流传到了海峡对岸的英国。然而,英国的司法体系对这一新兴技术的接受过程却充满了波折。英国法庭以证据的可靠性和法律的适用性为由,拒绝将指纹辨别术作为呈堂证供。
但另一方面,包括苏格兰场与金融调查局在内的情报人员,却敏锐地察觉到了指纹辨别术的巨大价值。于是,这些情报人员在私下里积极运用这种先进的刑侦手段。他们秘密组建专业的指纹分析团队,对收集到的指纹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比对。
此外,依照部下的工作汇报,雷克斯怀疑如今的内阁**里面,极有可能潜伏着法国的高级间谍。尽管他坚信自己的判断,但到目前为止,手中没有任何确凿证据,仅仅是猜测。
出于谨慎,雷克斯没有直接将这一怀疑告诉即将病休的小威廉·皮特首相。他深知,一旦没有确凿证据就贸然行动,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风波,甚至危及病休中的首相,和英国政坛的稳定。
…….
2k小说阅读网【www.fpxsx.com】第一时间更新《法兰西1794》最新章节。